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奇观]北京中粮·祥云小镇改造更新 / 申江海建筑师事务所[3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032
金币
483230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4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35

© UK Studio

在北京顺义,中粮·祥云小镇凭借其开放的街区形态、花园式的购物环境和丰富的四季主题活动,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潮。然而,就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商业社区北区主入口,9号楼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困境:地面层人声鼎沸,二层及以上商业空间却人流不佳。这引出了一个在商业建筑改造中极为关键的议题——当建筑的”面子”成为商业活力的”障碍”时应该如何应对?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美化,更在于通过精准的干预,重新激活空间的商业生命力。

9号楼占据着北区入口的绝佳位置,是整个小镇人流的必经之地。然而,其原有的建筑立面却存在着致命缺陷:一道巨大的装饰性幕墙,导致了三个核心问题:① 商铺无露出,二层以上的店铺被完全遮挡,毫无商业可见性;② 人流被遮挡,消费者的视线无法穿透幕墙,无法感知楼上的活动与路径;③ 无法辨识入口,垂直交通被隐藏,上楼的欲望被彻底压制。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楼上商业经营惨淡,形成了一个与周边活力格格不入的”商业死角”。

▲晨间阳光下的正立面© UK Studio

拆除即建造

起初,我们接到的设计任务,是针对这堵装饰幕墙的设计工作。但是经过现场的感受和分析,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是”遮蔽”,而非形态。因此,我们提出”先拆除,后激活”的核心策略。

▲改造后立面全景© UK Studio

我们选择拆除整面装饰幕墙,这一动作本身即是一种建造——它将“遮蔽”转化为“暴露”,为真正的激活创造了先决条件。拆除之后,我们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设计元素,旨在重新建立地面与高层商业的物理与情感连接。

▲改造前建筑状况© SA Architects

▲改造策略分析图© SA Architects

台阶即邀约

建筑前方的喷泉广场是孩子们的乐园,但家长们却缺乏一个舒适的休憩和看护区域,活动的人群也缺乏临时休憩停留的区域。因此,我们改造扩大了原有利用率低下的楼梯,改造成为宽阔的、面向广场的大台阶。它不再是纯粹的交通构件,而是一份空间主动发出的“邀约”,邀请人们停留、坐下,并自然地引导视线与脚步向上探索。家长们可以惬意地坐在这里,视线毫无遮挡地照看在喷泉中嬉戏的孩子,解决了公共空间中的一个具体痛点。

▲大台阶前后对比轴测图© SA Architects

▲社交空间激活© UK Studio

▲阶梯花园© UK Studio

▲空间形成向上引导的氛围© UK Studio

▲夜晚的大台阶© UK Studio

立面即舞台

在各层,设计增设了外挑的平台,作为休息和拍照的”打卡点”,同时也成为广场与楼上相互对望的观景台。这些外挑的平台,将原本平面的建筑‘界面’转化为一个上演着城市生活的立体‘舞台’,让楼上楼下的人们相互观看,共同构成了一幕幕生动的公共戏剧。为了呼应祥云小镇”花园式”的商业氛围,我们将绿植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贯穿于整个立面。在各层平台精心布置花池和树木,不仅软化了建筑硬朗的线条,更将地面层的自然气息垂直向上延伸,创造出一个多层次的、充满生机的空中花园。

▲垂直界面改造前后对比轴测图© SA Architects

▲台阶和悬挑平台© UK Studio

▲广场与平台的对望© UK Studio

▲混凝土盒子© UK Studio

为了呼应祥云小镇”花园式”的商业氛围,我们将绿植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贯穿于整个立面。在各层平台精心布置花池和树木,不仅软化了建筑硬朗的线条,更将地面层的自然气息垂直向上延伸,创造出一个多层次的、充满生机的空中花园。.

▲与绿植结合的大台阶© UK Studio

▲立体绿化与灯光© UK Studio

▲悬挑平台上的种植池© UK Studio

▲混凝土与绿植 © UK Studio

停留即激活

设计将二层连廊从纯粹的通行空间,转变为可停留的社交节点。为此,我们增加了功能性雨棚。其悬挑的姿态首先增强了对地面人群的视觉昭示;其次,它遮阳避雨的功能,结合栏板边的木质吧台,鼓励人们在此停留、喝杯咖啡、俯瞰广场。因为我们相信,真正的活力源于人们停留的意愿,而非简单的人流。这些停留、交谈、观望的人们,本身就构成了最生动的立面表情,成为了吸引楼下顾客的动态风景。

▲改造流程BIM轴测图© SA Architects

▲阳极氧化铝雨棚与混凝土的对比© UK Studio

▲雨棚塑造停留空间和视觉昭示© UK Studio

仰望即向往

我们认为,天花的设计不应仅仅是功能性的,更应是情感性的。它需要将地面人群的视线从水平的广场,引向垂直的建筑深处,将简单的“看见”升华为内心的“向往”。为此,我们采用了一体化的格栅策略:在顶层,优雅的弧形格栅一举三得,既解决了玻璃顶棚显脏和暴晒的问题,阳光通过格栅渗入,创造戏剧化的光影氛围;在各层走廊,漫反射发光的格栅吊顶对内为行人创造了柔和的光环境,对外,这柔和而连续的光线,不是强硬的指引,而是一种激发好奇与向往的暗示。

▲剖透视图© SA Architects

▲漫反射发光天花© UK Studio

▲夜晚从广场看向二层走廊天花© UK Studio

▲四层天花变换的灯光效果© UK Studio

通过”拆除-暴露-诊断痛点-精准植入”这一系列连贯动作,我们将设计的重点从单纯的立面美化,转向对场地精神、消费行为和用户体验的直接回应。

▲广场入口视角© UK Studio

改造后的9号楼,以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姿态重新融入祥云小镇的公共生活。拆除幕墙后,建筑内部的商业活动、人流和灯光被完全释放,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层次丰富的立面图景。

▲夜景标识与灯光© UK Studio

新立面的材质语言冷静而克制,以浅灰色混凝土作为基底,但在关键的互动界面则介入了阳极氧化铝等精致的金属质感。纤细的金属拉杆支撑着外挑的遮阳棚,使其在视觉上显得格外轻盈。精心布置的绿植花池作为”垂直花园”的载体,点缀在各层平台之上,树影婆娑,不仅为建筑注入了生机,更将小镇的自然气息垂直向上延伸。

▲多层次空间的社交活力© UK Studio

首层的大台阶成为了广场的自然延伸和”城市看台”,吸引着人们在此停留、聚集并向上探索,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家长们闲适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二层及三层的”打卡平台”因功能雨棚的加入而更具活力,人们愿意在栏板边的吧台小坐,喝杯咖啡,俯瞰广场上的热闹景象。这些停留、交谈、观望的人们,本身就构成了最生动的立面表情,吸引着更多地面游客的好奇心。

▲夜间在大台阶上休憩的人© UK Studio

夜幕降临,多层次的灯光系统被激活。统一的顶棚策略在此刻展现出全部魅力:各层走廊的发光吊顶提供了柔和的主照明,与隐藏在扶手下方、平台边缘的线性灯带共同勾勒出建筑的温暖轮廓;而在顶层,弧形格栅在灯光下也呈现出与白天不同的质感,共同为整个建筑加冕。

夜晚台阶的效果© UK Studio

▲细部© UK Studio

通过设计的干预,9号楼从一个消极的”商业死角”,转变为一个吸引人流向上、充满互动与活力的”垂直客厅”。它不再是一个沉默的建筑,而是一个与广场、家庭和阳光持续对话的开放舞台。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SA Architects

▲建筑剖面图1© SA Architects

▲建筑剖面图2© SA Architects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粮·祥云小镇Courtyard改造更新

设计公司:申江海建筑师事务所

客户:中粮地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申江海张龙潇史昊阳具志坚强、孙春迪

建筑施工图单位: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幕墙及灯光顾问:英海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植物设计及实施:荒野造景设计工作室

项目类型:建筑改造

建筑面积:1800

设计时间:20243-202410

建造时间:20252-20258

项目摄影:UK Studio

撰文:张龙潇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032
金币
483230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4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8:36
中粮·祥云小镇9号楼改造:从“商业死角”到“垂直客厅”的空间重生

项目背景与核心挑战
中粮·祥云小镇作为北京顺义区的标志性开放式商业街区,以其花园式环境和四季主题活动闻名。然而,其北区主入口的9号楼却长期面临“地面繁华、楼上冷清”的尴尬局面。原有的巨大装饰性幕墙成为主要障碍,导致三大核心问题:
1. 商铺无露出:二层以上店铺完全被遮挡,丧失商业可见性;
2. 人流被遮挡:消费者视线无法穿透幕墙,难以感知楼上活动;
3. 入口不可辨识:垂直交通隐藏,抑制了上楼欲望。

这使得9号楼虽占据绝佳地理位置,却沦为“商业死角”。

设计策略:“拆除即建造,激活空间生命力”
设计团队提出“先拆除,后激活”的核心策略,通过精准干预重新连接地面与高层商业。

1. 拆除幕墙:打破遮蔽,释放空间潜能
拆除整面装饰幕墙是改造的关键第一步。这一“减法”操作将“遮蔽”转化为“暴露”,为后续激活创造了物理条件。拆除后,建筑内部的商业活动、人流和灯光得以完全释放,形成富有活力的立面图景。

2. 台阶即邀约:重塑地面与垂直交通的连接
针对广场缺乏休憩空间的问题,设计将原有利用率低的楼梯改造为宽阔的大台阶。这一举措实现了多重功能:
- 休憩功能:为家长提供照看孩子(喷泉广场)的舒适座位;
- 社交节点:成为人们停留、交谈的公共空间;
- 向上引导:台阶本身构成视觉和行为上的“邀约”,自然引导人流向上探索。

3. 立面即舞台:垂直绿植与观景平台的融合
为打破平面立面的单调感,设计在各层增设外挑平台,将其转化为“空中花园”和观景舞台:
- 绿植渗透:各层平台布置花池和树木,将地面花园的自然气息垂直延伸,软化建筑线条;
- 互动对望:平台上的人们可俯瞰广场,广场人群亦可仰望楼上活动,形成生动的“公共戏剧”;
- 材质对比:以浅灰色混凝土为基底,结合阳极氧化铝等精致金属材质,营造现代而克制的立面语言。

4. 停留即激活:雨棚与吧台创造社交节点
二层连廊从单纯通行空间转变为可停留的社交节点:
- 功能性雨棚:悬挑姿态增强地面昭示性,同时提供遮阳避雨功能;
- 木质吧台:栏板边设置吧台,鼓励人们停留、休憩、俯瞰广场。这些停留行为本身成为吸引楼下顾客的动态风景。

5. 仰望即向往:天花设计引导视线与情绪
通过一体化格栅策略优化天花设计:
- 顶层弧形格栅:解决玻璃顶棚显脏和暴晒问题,阳光透过格栅形成戏剧化光影;
- 漫反射发光吊顶:各层走廊采用柔和灯光,对外形成吸引人的视觉暗示,将“看见”升华为“向往”。

改造成效:从“死角”到“垂直客厅”
改造后的9号楼成功实现了从消极空间到活力节点的转变:

1. 商业活力提升:楼上店铺可见性显著提高,人流明显改善,“商业死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 空间品质优化:
   - 大台阶成为广场的“城市看台”,充满生活气息;
   - 绿植与平台结合,创造出多层次的空中花园;
   - 雨棚和吧台使二层成为受欢迎的社交节点。
3. 夜间氛围营造:多层次灯光系统(发光吊顶、线性灯带、格栅灯光)激活夜景,使建筑在夜晚也成为视觉焦点。

结语
中粮·祥云小镇9号楼的改造案例证明,商业建筑改造的核心并非单纯的立面美化,而是通过精准的空间干预,解决实际使用痛点,重新激活空间的生命力。设计团队通过“拆除-暴露-诊断-植入”的连贯动作,将9号楼从一个沉默的建筑转变为与广场、家庭和阳光持续对话的“垂直客厅”,为开放式商业街区的存量改造提供了 valuable 的范例。这一改造不仅提升了祥云小镇的整体商业品质,也为城市微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599
金币
41319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1:49
申江海建筑师事务所主导的北京中粮祥云小镇改造,通过设计与运营协同共创,显著提升了客流量与社群归属感,成为城市更新与商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 改造背景与核心思路
申江海作为项目改造参与者及附近9年居民,强调设计需与运营深度互动。项目不仅关注物理空间更新,更注重通过持续论坛活动增强文化社群建设,目标是让消费者“愿意停留并多次消费”。

🧩 改造成效与亮点
维度    具体成果
客流量提升    2025年8月客流量较历史最高纪录高出7%,单日最高近8万人。
运营创新    开业后持续举办户外沙龙等活动,将商业空间转化为“社群文化载体”。
协同模式    设计团队与中粮运营部门“不分甲乙方”,以“创业式共创”推进项目。

✅ 项目意义与启示
该改造验证了“设计+运营”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通过打破传统甲乙方边界,结合在地文化与居民需求,老商业空间可实现从“物理更新”到“活力再生”的跨越。这一经验为城市存量商业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