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奇观]画面曝光!393米!深圳湾C塔钢结构施工即将完成![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599
金币
41319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5


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核心区域,一座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操刀设计的建筑——C塔,正日渐显露出它独特的天际线轮廓。


从现场传来的画面看,钢结构施工已接近尾声,整座建筑的基本形态清晰可见,仿佛一座未来之城正悄然升起。


项目位于深圳南山十字双轴中心,地下与多条轨道交通无缝衔接,与地面交通共同构成TOD枢纽,建成后将有效串联城市与自然,成为资源交汇的重要节点。




整个项目占地约3.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高达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5亿元,规划融合办公、商业、酒店、文化及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目标打造成为企业总部与国际机构聚集的超级综合体。


设计上,C塔被构想为一座“多维垂直城市”,内部采用无柱空间,提升采光与使用效率。双层自遮阳玻璃幕墙结合智能通风系统,能随环境变化调节气流,实现节能运行。
建筑采用双子塔结构,东塔高393米、西塔高329米,两塔之间以钢结构连廊相连,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外观。


施工过程中,项目运用了十余类智能建造设备,包括焊接机器人、布料及巡检机器人等,配合自主研发的贝雷式智能顶升平台,实现核心筒最快“三天一层”的施工节奏,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五成。




整座建筑钢结构总用钢量达到7.2万吨,其中南北连廊部分重约5400吨,规模宏大。


建筑的裙楼部分设计了名为“生态梯田”的景观系统,从首层向上层层推进,将中央绿轴的绿意引入室内。




梯田水景还整合了生物过滤技术,地下则设有大规模自行车停放区与充电设施,处处呼应绿色理念。


随着2026年底竣工目标的临近,深圳湾超级总部C塔正逐步从蓝图走向现实。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将成为汇聚跨国企业与创新力量的立体社区,为深圳这座城市注入新的张力与想象。


你对C塔的设计作何评价?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599
金币
41319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8:10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定位为大湾区城市综合体标杆,集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双子塔结构(东塔393米、西塔329米)预计2026年底竣工。

📊 关键进展与技术亮点
维度    数据/特点
高度与结构    东塔393米,西塔329米;双子塔间设52米连廊,钢结构总用量7.2万吨(相当于1.7个鸟巢)
施工效率    核心筒最快3天一层,效率提升50%;采用贝雷式智能顶升钢平台,覆盖3.5层作业空间
智能建造技术    10余种机器人协同施工(焊接、巡检等),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5%,减排20%
环保设计    生态梯田景观系统、生物过滤水景、地下自行车停放区等绿色技术集成

C塔钢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标志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天际线轮廓初步成型。其智能建造技术和绿色设计为超高层建筑提供了新范本。

深圳湾C塔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十字生境”城市规划理念,并融合自然景观与公共空间的创新表达。

🌆 背景:十字生境理念的呼应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规划强调“十字生境”——即南北向的中央绿轴与东西向的未来城脊交汇。C塔作为片区核心地标,其设计完美呼应这一理念:

空间融合:裙房采用梯田状结构,将中央绿轴的绿意自然引入建筑内部,形成从地面到高空的连续景观。
地标性定位:双子塔楼与连桥的设计象征“双人起舞”,通过曲线形态与周边环境互动,强化片区整体视觉统一性。
🌿 自然与生态的渗透
设计团队将自然元素深度融入建筑:

梯田景观:裙楼层层递进的梯田形态,既呼应深圳湾的滨海地貌,又通过水景与生物过滤技术提升生态功能。
候鸟友好设计:项目区规划三条候鸟迁徙通道,并采用暗夜保护灯光系统,减少对生态的干扰。
🏙️ 公共空间与科技结合
垂直城市概念:塔楼内部整合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通过连桥环形空间串联两塔,形成24小时活力场所。
智能建造:采用焊接机器人、智能顶升平台等技术,实现高效施工与未来感设计的平衡

📊 设计灵感与落地对比表
灵感来源    具体设计表现    技术/生态亮点    来源编号
十字生境规划    梯田裙楼连接中央绿轴    结构复杂,钢结构用量7.2万吨    
自然景观渗透    双曲幕墙与空中连廊    双层自遮阳玻璃+智能通风    
生态友好理念    候鸟迁徙通道与灯光系统    生物过滤水景+暗夜保护    

🏁 结论与展望
深圳湾C塔通过“十字生境”理念与自然、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大湾区地标,更探索了超高层建筑与城市生态共生的可能性。未来,其智能建造与绿色技术的应用或为行业提供新范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032
金币
483230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43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8:41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设计评价:未来主义与智能建造的典范之作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无疑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设计不仅展现了扎哈事务所标志性的未来主义美学,更在功能复合、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及城市融合等多个维度达到了卓越水平。以下从几个核心方面对其设计进行评价:

一、 极具辨识度的未来主义美学与结构创新

1.  双子塔连廊设计: C塔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双子塔+空中连廊”的组合。东塔393米、西塔329米的高度,以及连接两塔的钢结构连廊,形成了独特的天际线轮廓。这种设计不仅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象征着连接与沟通,也赋予了建筑极高的辨识度,使其成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新地标。连廊不仅是结构上的连接,更是功能上的共享空间,可作为观景平台、文化交流场所,为使用者提供了360度的城市全景视野。

2.  “多维垂直城市”理念: 设计将两栋塔楼构想为一座“多维垂直城市”。这意味着建筑不仅仅是办公空间的堆砌,而是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展览及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垂直叠加和有机融合。这种理念最大化了土地利用效率,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体验,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工作、生活、休闲一站式需求。

3.  无柱空间与采光优化: 内部采用无柱空间设计,极大提升了空间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双层自遮阳玻璃幕墙结合智能通风系统是其另一大亮点。自遮阳设计减少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而智能通风系统能根据室外环境变化自动调节气流,不仅改善了室内舒适度,更显著降低了空调能耗,体现了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智慧。

二、 智能建造与高效施工的技术革新

C塔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建造的试验田和示范工程:

1.  贝雷式智能顶升钢平台:“空中作业工厂”: 项目应用了中建五局自主研发的“贝雷式智能顶升钢平台”。这一“造楼神器”覆盖核心筒结构3层半高度,可在高空提供工厂化作业环境及全天候作业条件,满足多工种流水作业,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高效立体化施工。其最快三天一层的核心筒施工速度,较传统爬模施工效率提升50%,彰显了中国超高层建造技术的领先地位。

2.  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 项目运用了十余类智能建造设备,包括焊接机器人、布料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焊接机器人可实现高精度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5%,工效提升约30%,并节能减排20%。这些智能装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也显著改善了施工安全性和劳动条件。

3.  庞大的钢结构用量与精密施工: 整体钢结构用量约7.2万吨,相当于1.7个鸟巢的用钢量,其中南北连廊部分重约5400吨。如此庞大的钢结构体系对设计、加工和安装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东塔核心筒设置三道伸臂桁架,单节点重达30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项目的顺利推进,充分展示了中国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方面的雄厚实力。

三、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融合的绿色理念

C塔的设计深刻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1.  “生态梯田”景观系统: 裙楼部分的“生态梯田”景观系统从首层向上层层推进,将中央绿轴的绿意引入室内。这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提供了宜人的休憩空间,还通过植被实现了降温、降噪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  生物过滤与绿色技术: 梯田水景整合了生物过滤技术,有助于净化局部环境中的污染物。地下设有大规模自行车停放区与充电设施,鼓励绿色出行。双层自遮阳玻璃幕墙和智能通风系统的结合,本身就是主动与被动节能技术的完美结合。

3.  智能管理系统: 建筑内部环境能被实时调整控制,以减少能源消耗。所有楼层露台上的复合养殖花园将对局部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过滤。智能管理系统监视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状况,自动调节供暖和能耗,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营。

四、 TOD导向的城市融合与交通便利性

C塔位于深圳南山十字双轴中心,地下与多条轨道交通无缝衔接,是典型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项目。这种设计:

1.  高效串联城市资源: 实现了地上地下交通网络的深度融合,有效串联了城市与自然,成为资源交汇的重要节点。极大方便了使用者的通勤,并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2.  激活公共空间: 建筑裙楼与毗邻的公园、广场直接相连,公园、广场呈阶梯状向两座塔楼之间延伸,成为一处景观露台。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将公共空间引入建筑内部,邀请公众参与,增强了建筑的社会属性和活力。

总结: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地标

综上所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的设计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未来主义美学与中国顶尖建造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在功能上实现了高度复合与高效利用,在技术上展现了智能建造的前沿水平,在生态上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并在城市规划层面成功融入并提升了区域价值。

C塔不仅仅是一座冰冷的摩天大楼,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垂直城市”,一个汇聚创新力量的立体社区。它代表了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雄心与实力。随着2026年底竣工目标的临近,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座“未来之塔”将为深圳乃至全球的城市天际线增添一抹独特而耀眼的光彩,并为未来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其设计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值得高度评价和广泛借鉴。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