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考验。高原反应,即为其中一例。前些年我和老伴去西藏旅游时,亲身体验了高原反应的厉害。
出发前,我做了点调查,得到两点认知:一是去西藏,最好选择夏季,那时西藏雨水较多,空气较湿润,含氧量相对较高。但是我们不愿等到来年 ,只得作罢;二是乘坐火车进出西藏,可以让身体慢慢适应。这一点,我们照办了。
到了西藏,只觉得天特别的蓝,云特别的白,阳光特别的灿烂。洁净无瑕的天空,似乎离我们也特别的近。不过,高原反应可没那么友善,在国庆长假后我们团队到西藏的 当晚,它就开始“欺生”,发动了猖狂“攻击”。
记得进了拉萨河大酒店像模像样的客房,钻进既干净又柔软的被窝,我很快就入睡了。然而好景不长,也就两三个小时之后吧,我从胸闷气短、头昏脑涨的感觉中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而老伴原先睡眠就不咋的 ,这时候早已经在床上“翻烧饼”了。考虑到第二天白天还有活动,我俩心照不宣,既不开灯,也不看电视或闲扯,只在各自的床上辗转反侧,在迷迷糊糊中挨到天亮。
早饭时遇到本团队的伙伴 ,得知两个消息:一是团队原计划当天去纳木错,因途中下雪封路,行程取消,改在拉萨自由活动一天;二是昨夜,团队的其他团友,无一例外全都因为觉得难受而主动吸氧,有的甚至把酒店配置在客房里的氧气罐子 ,一次性消耗光啦。
早饭后,虽然自我感觉仍然不太舒服,然而也不好浪费在西藏逗留的宝贵时光。于是我俩上午去逛大昭寺和八廓街 ,我拍摄老伴阳光下一脸灿烂的笑容 ,殊不知她已在不同地点呕吐过好几次了。而我的脑袋,也一直昏昏沉沉的。行囊里装有平日里我挺喜欢吃的上海“万年青”葱油饼干,竟也一下子变得“深恶痛绝”了。下午我俩去了罗布林卡,在愉快的游览过程中,先与披着紫红色袈裟的热情僧人合影,又与语言不通的许多外国男女背包客搭讪致意。还在拥挤的人群中,买了绿松石等旅游纪念品。说来也怪,我俩兴高采烈之际,高原反应的那点事,似乎也被丢到脑后去啦。
晚上回到酒店,导游小乔特地到房间来看望,获知我俩的身体反应状况,她建议老伴立即去酒店医务室看病取药。当时老伴服了什么药早已不记得 ,但记得服药后老伴呕吐明显被遏制 ,头痛也有所减轻。
导游说,高原反应其实也不很可怕。除了患重感冒后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而导致生命危险之外,一般是不会有特别严重的身体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