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1回复

[纯水]人性最大的恶,不是贪婪,而是见不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282
金币
323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3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21

《恶意》
【日本】东野圭吾 著
《瑜伽师地论》有言:
“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
嫉妒,源自一个人的自私,它会将人性中的“恶”放大到极致,令人不寒而栗。
东野圭吾的小说《恶意》,就讲述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家中被人杀害,经过深入调查警察才发现,凶手竟然是他的发小野野口修。
更让人惊讶的是,野野口不仅杀害了日高,还伪造证据抹黑他的荣誉。
而致使野野口对好友痛下杀手的根源就是从小便产生的嫉妒和恨意。
《东邪西毒》里说: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只允许别人不幸,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尤其是身边的人好。
01.
嫉妒,会使人滋长出恶意
曾看到过一句话:
“嫉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是灵魂的黄疸病。”
这种病一旦发作,就会催生无数恶行。
主人公野野口修与日高邦彦,从小相识。
他们都怀揣着作家梦,但命运却在中途分叉。
成年后的日高成为了文坛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不仅收获了读者的喜爱,还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
而野野口写的小说屡屡被退稿,只能靠日高的引荐写儿童文学勉强糊口,常年蜗居在狭小的公寓,孤寡一人,后来还查出患上癌症。
这种差距,像一根刺一般扎在野野口的心里,嫉妒便渐渐衍生出毁灭的欲望。
于是,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费尽心机策划了一场谋杀。
他模仿日高的作品写小说,伪造出日高剽窃自己作品的证据;
他写虚假的手记,编造日高如何使用暴力胁迫自己成为他的影子写手;
甚至为了抹黑日高的人格,他故意在证词里加入日高残忍杀死邻居家猫的细节。
野野口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他不仅要让日高死,还要让他死后被千夫所指。
哪怕搭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
最终,在日高准备出国的前一天,野野口将其残忍杀害。
随着野野口所提供的证词被公开,一切如他所料,已经死去的日高被世人咒骂。
而他自己则获得了世人的同情,日高曾经获得的文学荣誉也被他占为己有。
作家扇骨木说:
“有些人,就算你没得罪他,他也会嫉妒你,诋毁你,甚至想毁灭你。”
有些人,改变不了“不如人”的事实,内心便从嫉妒中滋长出无尽的恶意。
即使你没有错,在他们眼里,你活得好,就是最大的错。

02.
越自卑的人,越容易嫉妒他人
就在野野口以为阴谋就要得逞时,事情发生了大反转。
原来,日高的作品《禁猎地》,是以其本人经历为原型,以被害人亲述过去的方式,创作的关于校园暴力的一部小说。
如果野野口是这本书的原作者,那么书中的被害人也应该是他。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警察发现野野口并非受害者,反而是霸凌者的帮凶。
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野野口终于承认是他杀害了日高。
事实上,正是《禁猎地》的发表,引燃了野野口心中的恶意,促使他对日高痛下杀手。
这部小说真实还原了霸凌者腾尾的行为,而引起其家人不满,要以诽谤罪将日高告上法庭。
其实,日高早已拿到了那张记录腾尾施暴的照片,他只要在法庭上拿出照片,就能打赢官司。
然而,照片里还有野野口协助腾尾的画面。
日高为了维护他,最终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替他隐瞒。
可野野口为了让那个秘密彻底消失,却对日高萌生了杀意。
其实,在上小学时,野野口就开始嫉妒日高了。
那时,野野口十分厌学,整天待在家里不去上学。
热心的日高便每天劝导、陪伴着野野口,最终让他重返校园。
但野野口在学校过得不愉快,他把一切都归咎于日高,心里一直怨恨着他。
初中时,野野口经常被藤尾欺凌,软弱怯懦的他不敢发声。
是日高带他向老师寻求帮助,还在关键时刻挡在他的身前。
因为保护野野口,日高成了藤尾的眼中钉。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野野口却成了藤尾的走狗,还在藤尾面前挑唆,让自己吃尽苦头。
日高不明白野野口为什么要这样对他。
但在野野口看来,日高对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优越感,这极大侮辱了他的自尊。
正是这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最终演变成野野口对日高的嫉恨。
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说:
“嫉妒是来源于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不信任。”
自卑的人往往更容易有嫉妒情绪。
因为自卑,所以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他们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只会厌恨别人的突出,便总想把别人也拉进泥潭。
03.
承认别人优秀,是自己优秀的开始
书中,有一段野野口的自白: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
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
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有人做出了更加形象的比喻:
一棵树嫉妒另一棵树,恨不得变成一把斧头。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身边的人好。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是一个善妒狠辣之人。
她见小妾香菱长得貌美,又深受众人喜爱,便设计毒杀香菱。
结果自己误服毒药,中毒身亡。
鲁迅先生曾犀利地指出:
“很多人都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自己没的,若别人有,自己就会心生恨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宁愿伤害自己,也要折磨别人。
这样的人,最先毁掉的是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嫉妒效应。
《围炉夜话》有言: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见不得别人好,就是在拒绝自己变好。
承认并欣赏别人的好,恰恰是自我提升的起点。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正视差距,虚心学习,才能变得优秀。
所以,嫉妒别人,不如优化自己,让自己自信起来。
承认别人的优秀,就是自己走向优秀的开始。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538
金币
387438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8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8:30
《恶意》:人性的深渊与嫉妒的毒瘤

《恶意》是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杰作,通过一个离奇的案件,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恶意。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嫉妒与恶意:人性的阴暗面

在《恶意》中,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家中被人杀害,经过深入调查,警察发现凶手竟然是他的发小野野口修。更让人惊讶的是,野野口不仅杀害了日高,还伪造证据抹黑他的荣誉。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从小便产生的嫉妒和恨意。

嫉妒,源自一个人的自私,它会将人性中的“恶”放大到极致。正如《瑜伽师地论》所言:“心怀染污不喜他荣,故名为嫉。”嫉妒是一种软弱的傲慢,是灵魂的黄疸病。这种病一旦发作,就会催生无数恶行。

自卑与嫉妒:恶性循环

野野口修与日高邦彦从小相识,他们都怀揣着作家梦,但命运却在中途分叉。成年后的日高成为了文坛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而野野口写的小说屡屡被退稿,只能靠日高的引荐写儿童文学勉强糊口。这种差距像一根刺一般扎在野野口的心里,嫉妒便渐渐衍生出毁灭的欲望。

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说:“嫉妒是来源于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不信任。”自卑的人往往更容易有嫉妒情绪。因为自卑,所以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他们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只会厌恨别人的突出,便总想把别人也拉进泥潭。

承认别人的优秀:自我提升的起点

在书中,有一段野野口的自白:“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这种嫉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然而,承认并欣赏别人的好,恰恰是自我提升的起点。

《围炉夜话》有言:“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见不得别人好,就是在拒绝自己变好。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正视差距,虚心学习,才能变得优秀。

结语

《恶意》不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它让我们看到嫉妒和恶意如何摧毁一个人的心灵,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通过这部小说,东野圭吾提醒我们:承认别人的优秀,是自己优秀的开始。多一点温暖,多一点关怀,相信爱会蔓延至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