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女子尿毒症走了,医生科普:记住吃二甲双胍,掌握5点安全服用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111
金币
351349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40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1) —
问题来了:这个药,明明是常规糖尿病治疗药,为什么会和尿毒症扯上关系?她,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是不是药吃错了?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二甲双胍到底安全吗?有什么潜在风险?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它,才能既控制血糖,又不伤害身体?
这些问题,不只是她一个人的。
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说到这个病例,很多医生都印象深刻。她50岁出头,十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刚开始控制得还可以,血糖也不算太吓人。


她的医生按标准方案给她开了二甲双胍,她吃了多年,一直没啥大问题。
但三年前,她查出肾功能开始异常。医生明确提醒她:注意饮食,定期复查肾功能,必要时减药或停药。
肾脏是代谢它的重要器官,如果肾脏清除能力下降,药物就可能在体内蓄积,甚至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并发症。


她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尿毒症,最终抢救无效。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沉重。但这并不是个例。
据202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年报》数据显示,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并不清楚自己肾功能的状况,更有不少人长期服药却从未做过肾功能监测。
很多人以为“老药安全”,但药物的安全,是建立在科学使用的基础上的。


二甲双胍如果服用不当,不能降糖,反而可能“雪上加霜”。
我们来捋一捋,这个药到底有什么“不能忽视”的地方。
肾功能是使用二甲双胍的“硬门槛”。医生在开药前,通常会检查肾小球滤过率(GFR),这是个反映肾脏清除能力的指标。
当GFR低于45毫升/分钟/1.73平方米时,二甲双胍应慎用;低于30,就必须停药。


问题是,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GFR,更不会定期查。
很多社区医院开药时也没配套检查,患者就这样“蒙着眼”吃药,风险悄悄埋下。
第二个关键点是,并不是所有肾病患者都一视同仁。有些人虽然肾功能稍差,但其他指标稳定,医生评估后仍可谨慎使用低剂量的二甲双胍。
但有些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明显,哪怕GFR还说得过去,也建议停药。


不是查个GFR值就完事,医生还得看全局,综合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自己擅自决定继续吃还是停药。
第三,乳酸性酸中毒是二甲双胍最严重的潜在副作用。
它并不常见(大约每10万人中1-9例),但一旦发生,死亡率可达30%以上。
乳酸性酸中毒的症状不太典型,可能是恶心、呕吐、腹痛、极度乏力,很多人以为是低血糖或胃病,往往延误就诊。


一旦确诊,几乎都得上ICU抢救。
所以医生才会反复强调:肾功能异常、脱水、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时,必须暂停二甲双胍。
第四,很多人忽略了“短暂停药”的重要性。做增强CT前、手术前、严重腹泻期间,都要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因为这些情况下肾功能可能短暂下降,药物代谢变慢,风险陡增。
可惜的是,这些细节在很多患者那里都被忽略了。


不是他们不在意,而是没人告诉他们。
第五,服药方式和剂量的掌握也很关键。
很多人为了“见效快”,自己加量甚至混吃多种降糖药,这是极其危险的。
医生通常会根据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并发症等因素,给出个性化剂量。标准起始剂量是每天500毫克,每日2次,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但很多人直接上1000毫克,甚至一天三次,风险自然增加。


二甲双胍不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
比如患有严重肝病、酗酒史、慢性缺氧病人(如慢阻肺、心衰)等,都应慎用或禁用。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那我们是不是干脆别吃这个药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二甲双胍仍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因为它能有效降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甚至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它的价格亲民,副作用相对较少,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早期阶段,它的作用是“基础中的基础”。
关键在于——用得对。
那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安心吃这个药,又不让它变成“隐形杀手”?
第一,定期查肾功能,至少每半年查一次GFR和肾功能生化指标,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病史超过5年、有高血压或蛋白尿的患者。


第二,不要把药当成万能钥匙,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保持体重、控制血压血脂,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药物只是辅助,不是替代。
第三,学会识别危险信号。
比如突然乏力、恶心、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必须及时就医,别轻易归咎为“低血糖”或“感冒”。
第四,发生特殊状况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比如发烧、腹泻、脱水、住院、检查造影剂前后,都需要提前沟通。
第五,别迷信“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
二甲双胍有个“天花板效应”,超过一定剂量后,降糖效果不会更强,反而副作用上升。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女性的离世虽然令人唏嘘,但她的经历也在提醒我们:药物不是糖豆,用得不对,就是刀子。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昨天 19:1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111
金币
351349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6:41
二甲双胍与尿毒症的关联性解析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其本身对肾脏并无直接损害,正常情况下遵医嘱服用不会导致尿毒症。但需注意,尿毒症患者因肾小球滤过率极低,无法正常排泄二甲双胍,可能造成药物蓄积,因此禁用二甲双胍1。临床上出现的服用二甲双胍后肾功能受损案例,多与未规范监测肾功能、忽视个体禁忌等因素相关,而非药物本身的肾毒性45。

安全服用二甲双胍的五大核心要点
1. 用药前评估肾功能
关键指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需大于30ml/min/1.73m²,同时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肾功能指标4。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肾损害风险(约15%-2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用药前评估可避免药物蓄积风险4。
2.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频次
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过量服用可能引发蓄积中毒2。
剂型与用法:
普通片/缓释片:餐中或餐后即服,减少胃肠道反应3;
肠溶片:餐前20-30分钟服用,提高药物吸收效率3。
3. 定期监测身体指标
肾功能:每3-6个月复查一次,确保eGFR稳定4;
血糖: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方案3;
其他: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心电图等也需定期检查4。
4. 警惕禁忌症与不良反应
禁用人群:孕期、哺乳期女性,严重感染、代谢紊乱、充血性心衰患者,以及对药物过敏者36;
常见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若出现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3。
5. 避免联合用药风险
不建议联用:与磺酰脲类药物联用时需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2;
特殊情况:肾功能不全者如需联合用药,优先选择胰岛素,且需减小剂量以避免低血糖1。
典型案例警示:忽视监测的严重后果
案例1:56岁男子服用二甲双胍1年后患尿毒症,因未做用药前肾功能检查及定期监测,导致药物蓄积诱发肾损害4;
案例2:35岁女性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肾衰竭,忽视肾功能监测是主要诱因5。
总结:科学用药与医患协作的重要性
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建立在规范使用的基础上,患者需严格遵循“评估-用药-监测”流程,医生则应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正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强调,糖尿病管理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4。如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213
金币
384460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7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44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常规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与尿毒症之间的关系主要与肾功能有关。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药物可能在体内蓄积,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导致患者走到尿毒症的一些可能原因:

1. 肾功能监测不足:患者可能没有定期检查肾功能,尤其是肾小球滤过率(GFR),导致未能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

2. 药物剂量调整不当:当GFR低于一定水平时,应减少二甲双胍剂量或停药。如果未能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3. 忽视潜在风险:二甲双胍的严重潜在副作用之一是乳酸性酸中毒,尤其在肾功能不全、脱水、感染等情况下风险增加。如果未能及时识别和处理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 特殊状况下未停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增强CT检查、手术、严重腹泻等,需要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以降低风险。如果未能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

5. 药物滥用:自行增加剂量或混用多种降糖药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为了安全使用二甲双胍并控制血糖,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检查肾功能: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GFR和肾功能生化指标,尤其是高风险患者。

2. 综合管理糖尿病:药物治疗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保持体重、控制血压血脂等同样重要。

3. 识别危险信号:学会识别乳酸性酸中毒等严重副作用的症状,如突然乏力、恶心、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并及时就医。

4. 特殊情况下停药:在发烧、腹泻、脱水、住院等情况下,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5. 遵循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遵循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的治疗方案。

总之,二甲双胍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关键在于定期监测肾功能、遵循医嘱用药,并综合管理糖尿病。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既控制血糖,又降低潜在风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