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2回复

[奇观]无锡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3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7650
金币
349678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9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小时前


© 马元
概况
作为锡东新城未来重要组成部分,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是支撑无锡发展转型和太湖湾科创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历史悠久的天一中学,将在此建设60班全寄宿的新校区。新校区承担着引领科技城发展、提升科技城教育、传承天一文化的使命。

▲自由典雅的校园© 马元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恰如其分的体现在新城生态与科技和谐发展的规划中,也是我们在天一新校区中所秉承的设计理念。我们希望校园建立师生与自然、学习者与空间、现状与未来、文化与科技、校园与社区的共生语境,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复合集约、开放发展的新型学习空间。

▲天人合一的园林校园© TJAD

▲开放共享的校园© 马元
共生校园
无锡自史以来,园林林立,书院繁盛。新校区设计对园林和书院的构图手法进行现代演绎,塑造立体错落、开合有度的院落空间。

▲中央内院© 马元
将城市河道引入校园的核心景观——中央花园,蜿蜒的水景是映山湖在新校区的精神传承。中央花园博雅大气,整体氛围静谧安宁,构建深远之境。

▲沿河景观© 马元

▲中央水院© 马元

▲园林化的景观© 马元

▲内院看餐厅© 马元
校园主轴从校门、校前广场、图书科技楼、中央花园转至生活区,轴线错落,院落参差,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次轴自西向东由水景、中央花园至林中学堂、体育场形成。

▲水平展开的主界面© 马元

▲静谧的中央花园© 马元
一体校园
校园教学综合区、运动区、生活区围绕中央花园展开,相对独立又通过连廊、室外平台等紧密联系,各个功能区之间高效联动、风雨无阻。

▲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 TJAD

▲风雨无阻的立体平台© 马元

▲庭院看艺术楼© 马元
教学综合区由教学楼、图书科技、艺术楼、行政楼、剧场、食堂组成。这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未来性”空间,教学、阅览、科技、表演等功能之间充分混合与过渡,突破了原有的清晰的界定,学习者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连贯和通透。

▲行政楼一角© 马元
体育馆设计考虑面向城市共享,设置于东北角,对内、对外形成出入口。

▲室外交流空间© 马元

▲室外立体交流空间© 马元
第二地表
穿梭于建筑之间的活动平台,形成校园的第二地表。地面与平台、屋面形成垂直的三个层次,既有效地缓解了校园交通压力,又为校园注入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形成“垂直的园林”。

▲退台© 马元
学习空间
教学楼三栋排列,保证了教学的高效和严格的日照通风条件。演示教室、报告厅灵活布置,成为空间的点缀。而利用合班教室、探索学习空间形成的活力山丘,则创造出上上下下的室外特色交流场所。

▲富有韵律的立面© 马元
图书科技楼功能围绕共享中庭展开。这里布置有大台阶、跨层楼梯、学习广场,为师生创造了舒适的交流、展示空间。建筑底层布置图书馆,阅览空间灵活布置,强调开放性。

▲实验楼共享中庭© 马元

▲艺术楼共享中庭© 马元
礼堂艺术楼中央布置1200人剧场,周边艺术教室围绕中庭展开,打造艺术综合体。

▲剧场内景© 马元
面向球场的交流空间,将看台、各类交流功能融为一体,室外楼梯与彩色的盒子,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室外非正式学习空间。

▲体育馆共享门厅© 马元

▲体育馆共享门厅空间© 马元

▲训练馆内景© 马元
传承&活力
新校区建筑形态呼应宛山湖生态科技城的现代性,并延续天一中学书卷、典雅的文化语境。一体化的校园整体水平向展开,强化了校园在科技城片区的独特性。

▲生活区沿街透视© 马元
校园在结构上,是方正的、有机的,隐喻着天一中学的历史传承。而生态、安全的白色仿石涂料及铝板,是蓄势待发的,隐喻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建筑立面的造型元素,与天一中学的校徽元素不谋而合。充满张力的体育馆,也为城市街角增添了一抹亮色。

▲富有节奏的立面关系© 马元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TJAD

▲一层组合平面图© TJAD

▲二层组合平面图© TJAD

▲三层组合平面图© TJAD

▲四层组合平面图© TJAD

▲五层组合平面图© TJAD

▲立面图剖面图© TJAD

▲墙身图© TJAD
项目名称: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方案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负责人:王文胜
建筑设计:李增军、蒋汀婷、程熠、郭瀚辰
施工图设计: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图设计负责人:黄若宇、黄铭慧
项目地址:江苏,无锡
建筑面积:约13.2万㎡
建设单位:无锡市锡山区重点办、无锡宛山湖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约13.2万㎡
摄影版权:马元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7650
金币
349678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994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2小时前
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作为锡东新城未来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引领科技城发展、提升科技城教育、传承天一文化的使命。新校区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以及校园与社区的和谐共存。

设计理念

天人合一  
新校区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这与新城生态与科技和谐发展的规划相契合。校园设计旨在建立师生与自然、学习者与空间、现状与未来、文化与科技、校园与社区的共生语境,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复合集约、开放发展的新型学习空间。

共生校园  
无锡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园林和书院文化。新校区设计借鉴了园林和书院的构图手法,塑造了立体错落、开合有度的院落空间。中央花园作为核心景观,引入城市河道,形成蜿蜒的水景,象征着映山湖的精神传承。

一体校园  
校园的教学综合区、运动区、生活区围绕中央花园展开,通过连廊、室外平台等紧密联系,实现了各功能区之间的高效联动。教学综合区包括教学楼、图书科技楼、艺术楼、行政楼、剧场和食堂,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未来性”空间。

第二地表  
穿梭于建筑之间的活动平台形成了校园的第二地表。地面与平台、屋面形成垂直的三个层次,有效缓解了校园交通压力,同时为校园注入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形成了“垂直的园林”。

校园布局

主轴与次轴  
校园主轴从校门、校前广场、图书科技楼、中央花园转至生活区,轴线错落,院落参差,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次轴自西向东由水景、中央花园至林中学堂、体育场形成。

教学综合区  
教学综合区由教学楼、图书科技楼、艺术楼、行政楼、剧场和食堂组成。教学楼三栋排列,保证了教学的高效和严格的日照通风条件。图书科技楼功能围绕共享中庭展开,为师生创造了舒适的交流、展示空间。

运动区  
体育馆设计考虑面向城市共享,设置于东北角,对内、对外形成出入口。面向球场的交流空间将看台、各类交流功能融为一体,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室外非正式学习空间。

生活区  
生活区围绕中央花园展开,通过连廊和室外平台与教学区和运动区紧密联系。生活区的设计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特色空间

中央花园  
中央花园是校园的核心景观,引入城市河道形成蜿蜒的水景。花园博雅大气,整体氛围静谧安宁,构建深远之境。

图书科技楼  
图书科技楼功能围绕共享中庭展开,设有大台阶、跨层楼梯和学习广场,为师生创造了舒适的交流、展示空间。建筑底层布置图书馆,阅览空间灵活布置,强调开放性。

艺术楼  
艺术楼中央布置1200人剧场,周边艺术教室围绕中庭展开,打造艺术综合体。剧场内景充满现代感和艺术氛围。

结构与材料

结构设计  
校园建筑结构方正、有机,隐喻着天一中学的历史传承。建筑立面的造型元素与天一中学的校徽元素不谋而合。

材料选择  
生态、安全的白色仿石涂料及铝板用于建筑外立面,隐喻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充满张力的体育馆为城市街角增添了一抹亮色。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 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
- 项目类型: 教育建筑
- 方案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方案设计负责人: 王文胜
- 建筑设计: 李增军、蒋汀婷、程熠、郭瀚辰
- 施工图设计: 无锡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施工图设计负责人: 黄若宇、黄铭慧
- 项目地址: 江苏,无锡
- 建筑面积: 约13.2万㎡
- 建设单位: 无锡市锡山区重点办、无锡宛山湖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摄影版权: 马元

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教育空间,更是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它将传统园林文化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开放的学习环境。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523
金币
324824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7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小时前
以下是关于无锡天一中学宛山湖校区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整合信息,依据搜索结果梳理关键要点:

一、江苏省天一中学宛山湖分校
基础概况

定位:锡山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全面依托江苏省天一中学办学。
规模:总投资约10.1亿元,占地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设计60个班级,可容纳3000名学生。
位置:锡山区联福路与厚惠路交叉口西南侧。
设施与文化

功能区域:含教学楼、图书馆、游泳馆、400米标准运动场、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
文化特色:复刻天一中学标志性景观(金苹果广场、凌云亭、致远桥),以风雨连廊连接各功能区。
师资与招生

师资:管理层源于天一中学,90%新聘教师来自南大、北师大等名校。
招生分数:2023年一志愿分数线653.5分(语数总分242.5分),统招线585分。
近期动态

2025年采购计划:6月将采购家具、电教设备、图书等,预算1001.75万元。
智慧化建设:2024年新增5G未来教室,依托锡山区教育网络IPv6部署实现高清互动教学。
配套服务:开通定制公交专线解决通勤,新增智慧接送系统和家长等候区。
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背景

成立时间:1958年成立,2008年改制为集团。
性质:国有企业,隶属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注册资本6000万元。
规模:员工3000-3999人(2025年参保人数3179人)。
业务能力

资质覆盖:国内设计资质最全单位之一,拥有建筑、市政、桥梁、风景园林等甲级设计资质。
项目领域:大型公共建筑、教育设施、智慧城市规划等

运营与影响
技术实力:专注高科技融合设计(如智能建筑、数字化资源整合)。
行业地位:国内特大型综合设计集团,参与国家级重点工程。
三、关联性说明
设计关联:搜索结果未明确提及同济设计院参与宛山湖校区项目,但该校规划体现现代化教育建筑理念(如5G教室、多功能场馆),与同济设计院在智能建筑领域的专长方向吻合。
以上信息综合自政府官网、招投标公告及企业信用平台,如需进一步细节可查阅对应来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