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新城实验学校:教育与空间的创新融合
扬州宝应新城实验学校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还通过创新的空间设计,将教育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以下是对该项目的详细解读:
1. 从城市到建筑:校园驱动宜居新城
宝应城南新城的城市设计重新定义了高品质配套的价值维度。通过“教育核+服务环+生态链”的协同框架,构建了三级配套体系,包括教育中枢、民生服务环和滨水活力带。这些设施通过立体慢行系统交织成15分钟优质生活圈。作为核心引擎的宝应实验学校,不仅是一个教育综合体,还成为辐射3公里范围的公共服务节点。
2. 设计哲学:空间即教育
宝应实验学校的设计理念是“空间即教育”。通过“弹性空间预留、场景自主定义、空间边界消融”三大策略,创造了一个可探索、可创造、可生长的校园环境。例如,教学楼之间的退台广场、连廊尽端的悬挑平台等未定义空间,允许学生自由改造空间用途。图书馆设“阶梯盒子”,阶梯内部中空,学生可拉出抽屉式储物格存放个人创作工具,将阶梯转化为手作工坊或迷你剧场。
3. 功能复合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设计采用了书院式空间布局,形成层次分明的教学空间。小学教学单元通过放大走廊的形式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客厅”的理念,促进跨年级交流与合作。此外,校园整体立面设计借鉴了国内外经典的教育建筑,体现典雅沉稳的建筑形象与文化气质。
4. 立面材料工艺
校园整体立面设计采用土建窗墙的工艺手法,结合构造砌体实现丰富的竖向立面层次效果。所有的竖向线条采用标准单元模块复制的方法,节约了施工和建设成本及周期。为了保证精致的完成度和安全性,框架以土建做法作为最基本支撑形式,端部采用幕墙节点,铝板包裹形成完成面。
5. 结语
扬州宝应实验学校的建筑与空间设计,通过“场景化学习引擎”与“社区共享基因”两条主线,构建了一个有温度、有记忆、有弹性的教育生态系统。其本质是以空间为媒介,将文化传承、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环境,真正实现“空间即教育”的深层价值。
项目信息
- 项目名称:宝应新城实验学校
-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小学及初中)、体育建筑
- 建筑设计: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主创设计师:凌克戈、岳秋骏、刘轶佳
- 设计团队:刘倩、李彦欣、林盛、熊文昱、翟羽佳、李昱丹、罗丹娜、杨昊宇
- 项目设计:2022
- 完成年份:2024
- 项目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锦城路
- 建筑面积:77250 ㎡
- 摄影版权:章鱼见筑
- 委托方:宝应县教育局
- 合作设计:扬州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过这些详细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宝应新城实验学校不仅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教育场所,还为社区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了教育与社区生活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