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红岭实验小学和红岭中学新艺体中心位于深圳罗湖旧区北部的布心片区,该项目旨在通过高密度校园设计,探索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一个结合自然地理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性空间”。
设计理念
1. 差异化空间:
- 项目基地原为一家设备工厂,周边环境新旧交织,北侧紧邻围岭山体公园绿地。
- 设计放弃了保留原有厂区建筑的方案,转而采用红岭高中一体中心的大 尺度城市地理学视角,结合高密度校园探索,创造新的空间体验。
2. 高密度校园的垂直叠加:
- 罗湖作为深圳线性城市发展的一端,早期的城市规划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 项目用地紧张,容积率高达3.0。为了应对高密度挑战,设计将传统教学用房与体育场地水平并置的模式转换为垂直叠加的方式。
- 一片拥有接近300米环形跑道和115米直跑道的体育地盘被悬置于5层教学用房之上,为校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遮荫空间。
3. 校园成为效率城市的精神殿宇:
- 项目认为城市校园不仅是功能的技术性回应,更应成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节点。
- 校园设计引入生态绿化系统,将校园视为城市绿化系统的延伸,构筑了罗湖老城中的“绿色殿宇”。
- 校园内部的空间叙事语汇通过结构系统实现,竖向空间分为三个层次:下沉式基座、教学和居住空间、空中田径场。
设计细节
- 结构系统:
- 校园竖向空间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有独立的结构布置逻辑。
- 结构贯通部分被隐藏,转换的结构构件则被展现于开放空间中,成为校园内部和外部的空间标识。
- 空间层次:
- 最底下:正负零以下的下沉式基座,包括地下停车场和环绕下沉庭园的校园公共设施。
- 中间:3层的理性布置的教学空间和居住空间。
- 顶上:向天空开放的空中田径场。
- 内部空间:
- 校园内部是沉庭院中往上生长、融于庭园植被的V形支撑细柱。
- 转换支撑天空运动场的是教学楼顶上V形钢柱所构筑的空间桁架。
项目信息
- 建筑事务所: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O-office Architects
-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国
- 项目年份:2025年
- 基地面积:12057.83平方米
- 建筑面积:38876平方米
- 主持建筑师:何健翔、蒋滢
- 项目建筑师:蒋滢、陈晓霖
- 设计团队:吴一飞、邵安、蔡信乾、王玥、杨健、曾维、吴浩铭
- 施工图合作设计院:许岳松、徐娟、谢剑良、闵也赓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结构设计顾问:张准 / 和作结构建筑设计所
- 幕墙设计顾问:项鑫 / 深圳市金大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照明设计顾问:简永超 / 广州市科柏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标识设计顾问:胡广俊 / 广州一捌七叁视觉设计有限公司
- 业主设计管理:欧阳浩、陈楠、李妮 / 罗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管理中心
- 业主建设管理:张东明、姜玙璠 / 罗湖区工务署
- 施工单位:深圳榕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业主:深圳市罗湖区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深圳市罗湖区工务署
- 摄影:张超、吴嗣铭
结语
红岭实验小学和红岭中学新艺体中心的设计不仅回应了高密度城市环境的挑战,更通过垂直叠加的空间布局和生态绿化系统的引入,创造了一个富有精神性和公共性的校园空间。这一项目不仅是对功能的技术性回应,更是对城市公共空间节点的重塑,为深圳这座效率至上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