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教授创办科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标杆
特赞科技: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位于徐汇区上海模速空间内,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青年教授范凌创办的特赞科技,是人工智能“北斗七星”的七家标杆企业之一。2022 年,特赞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内容 + 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该企业致力于构建企业级的创意内容数字新基建,围绕企业内容资产的生命周期,打造了连接企业内外内容管理、积累、生产、分析的数字化平台,有效提升了品牌内容资产的生产与流转效率,助力品牌以内容驱动增长,赋能品牌数字化转型。目前,特赞科技已完成 D1 轮融资,成为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
技术创新与业务成果
短短几年,特赞科技在人工智能赛道成绩斐然。其深度依托区域产业集聚优势,持续推进“内容 + 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在内容数据集、知识图谱、智能生成、搜索检测等 AIGC 内容科技领域取得很大突破,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了 160 余项生成式 AI 发明专利、40 余项软件著作权,并完成 5 项算法备案。在业务方面,支持 200 多家大中型企业实现内容数智化变革,服务对象包括国际奥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里巴巴、联合利华等组织和企业。其内容生态已聚集 10 万 + 内容创作者,生产了 15 万 + 内容资产,每年专有 AIGC 模型调用 100 万 + 次,积累 10 亿 + 企业 AIGC 的数据集规模。
创业初心与愿景
范凌教授表示,自己一直想把科技带到创意领域,特赞的英文名叫 Tezign,即 Tech + Design,是技术和设计的结合。他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让更多的设计师、创意人或者更广义的创作者,与人工智能技术共生、共荣、共创,助力上海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全球标杆,也希望 AI 的浪潮最终能惠及每一位普通人。
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
8 年前,同济大学与特赞科技联合成立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这是国内高校首个设计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实验室涵盖了设计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文、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 30 余名师生。团队以人工智能 + 为引擎,为学科注入新动能,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开发了 30 多个课程模块,把人工智能技术放到教学场景中,助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023 年起,团队已与 20 余所高校的设计学科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并出版 4 本相关教材。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实验室聚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应用研究,积极与国内外科技企业合作,努力实现产、学、研、创的转化,将其打造成为科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高地。目前,实验室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高度认可的软件、算法、数据集和行业模型,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高校与科创企业合作的意义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人才与科创企业整合,打造数智融合驱动下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范式,也为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提供同济方案,为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同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