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阅读
  • 2回复

[猎奇]苏联绝密计划:500枚炸弹引爆富士山,比原子弹更令人谈之色变[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1400
金币
16836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228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4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4-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4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人数最多的一场战斗。这场战争波及了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0亿以上的人民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不过这场战争,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原子弹更是成为二战末期一锤定音的武器。二战末期的日本,依旧拥有近百艘潜艇,2000多艘快船,200万陆军以及自己引以为傲的神风敢死队,当时的日本也准备开启“一亿玉碎”计划,同其他国家决战本土。



然而在两枚原子弹分别砸向广岛、长崎后,日本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因此有人表示,如果没有这两枚原子弹,盟军想要取得二战的胜利,恐怕还需要付出更加巨大的代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苏联甚至就针对日本准备了一个灭国计划,比原子弹更令人谈之色变,若是这项计划成功实施,恐怕日本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苏联秘密成立了雄鹰飞行中队,专门驾驶苏联自己设计的PE-8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些飞行员每天的任务就是练习载重飞行和高空投弹,此次训练也是为了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将苏联研发的威力近似于小型核弹的航空炸弹远程投掷到日本富士山上。



众所周知,日本富士山属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活火山,既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因此一旦受到大规模的冲击,必然会导致彻底爆发。经过苏联科学家计算,完成这次任务需要500枚炸弹,只需要连续空投必定会将富士山引爆。

如果当时的计划顺利进行,火山喷发也会引起大规模的地震、海啸,这种通过人为制造天灾的方式,其杀伤力远远大于两颗原子弹。届时日本想要回到原始时代恐怕都很难,因为当时苏联相关专家已经算好,一旦计划成功实施,日本将直接沉入太平洋,完全没有投降的机会。



计划非常完美,但正在准备实施的时候,美国抢先一步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让日本提前投降,苏联的计划自然不再实施。1991年苏联解体公开的一批绝密文件中,就有引爆富士山计划。如果在二战末期,苏联提前实施了这项计划,历史或将改写。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成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红色社会主义政权——苏俄。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面对西方国家的包围,苏联创造了一个奇迹——快速工业化。具体说来,欧洲国家花了数百年时间才完成工业化,而苏联仅用了10年时间就完成了欧洲数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道路,苏联仅用10年就让自己的工业产值超过欧洲所有国家。

那么,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到底是如何在10年时间里完成快速工业化积累呢?


上图_ 苏联的农业

第一,农业政策的调整——斯大林逐渐推行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农业基础。

农业集体化政策实施之前,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继续沿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下,苏联农村经济模式普遍为相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农民可以把农产品送到集市上做自由交易,私人资本也可以进入农村市场。

但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又碰到新的情况:虽然西方国家对苏维埃的武装进攻被红军打退了,但苏联的重工业布局几乎为零。由于沙皇俄国是一个工业比西方落后很多的国家,日军又在日俄战争中把俄军打得惨败而归。为了避免下一场反侵略战争中,苏联军队重蹈日俄战争期间沙俄军队的覆辙,斯大林就把列宁设想的“国家工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上图_ 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列宁曾提出“俄国全国要实现电气化”,苏维埃俄国在建国初期的任务主要是打退敌人进攻和恢复经济,因此列宁并没有铺开全国范围工业化建设,也没有在农村搞农业集体化。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新一代领导人。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又进行了几年新经济政策。随着苏联经济摆脱一战阴影,斯大林就在1927年启动了农业集体化进程,为国家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建设铺平道路。

经过苏联民众的艰苦努力,苏联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建设。农村集体化对重工业发展意义巨大:

首先,农业集体化为农业机械化铺平道路,而农业机械化节约人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出的农村人力就能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壮大工人队伍。

其次,农业集体化有利于余粮征集,余粮不仅保证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能为国家增收外汇。当然,苏联重工业生产出的农业机械也可以投入农村,实现农村粮食产量的提升。这就是“农村支援工业,工业反哺农业。”


上图_ 乌克兰大饥荒 1932年—1933年

虽然说农业集体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偏“左”的情况,比如强迫农民加入合作社等情况,导致苏联国内的“乌克兰饥荒危机”。但苏联集体化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农业保障,让苏联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工业强国。当然,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一些错误做法也值得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汲取其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改善外交环境,实现国外技术引进,快速提升国家工业化。

苏联利用农业集体化为国家发展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苏联国内的工业技术积累,尤其是关键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打破意识形态的对立,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外交环境。比如,在1933年,斯大林和美国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上图_ 苏联汽车生产线

随着和西方国家恢复正常外交关系,苏联积极从美国引进关键技术。苏联当局甚至成立跨国合资公司,引入外资,实现关键技术的引入。

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联汽车工业的崛起。1929年,苏联当局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下价值1300万美元的合同,其中就包括福特公司帮助苏联建立高尔基汽车厂。福特公司不仅建立了汽车厂,更把美国汽车产业链的整个体系原模原样的“复制”到苏联。

苏联还在全国其他地区上马了数十家汽车制造厂。这数十家汽车制造厂的设备和技术大都由美国提供。美国还帮助苏联培训了汽车工业的工程师。


上图_ 第聂伯河水电站1939年建成,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下游

另外,苏联还依靠外国技术援助建立起化学工业、农机拖拉机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造船业、半导体电子产业、坦克装甲车工业,苏联的第聂伯河大坝就是美国人帮助修建的。

美国帮助苏联修建的高尔基汽车厂在二战期间起了很大作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红军的炮兵官兵驾驶着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军车搭载喀秋莎火箭炮奔赴前线,帮助苏军打赢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1945年4月16日的柏林战役中,苏军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和数万门其他火炮一次性发射120多万发炮弹,正式敲响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丧钟。


上图_ 柏林战役,苏联红军使用喀秋莎火箭炮

第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工业化建设,没有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科学家是行不通的。为了给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苏联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就投入巨资提高国民教育质量。1918年1月,苏维埃政府宣布实施学校内的信仰自由,摆脱宗教对学校的影响。1918年5月,苏维埃政府宣布实施男女合校。女性和男性一起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1918年秋冬季,苏维埃政府实施免费的九年制统一劳动学校,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文盲,教授民众最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民众文化水平。苏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还开设劳动课,让教育不脱离生产实践。(苏联学校每周有10个课时的劳动课,占一周课时的1/3。)1920年年底,苏联又把九年制学校改为七年制学校,在七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职业学校,培养职业人才。


上图_ 苏联青年男女

1930年之后,苏联进入快速工业化时期。为了积累工业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苏联于1930年开始实施更加普遍的全民义务教育,加大高等院校的数量。1930年,苏联全国有190多个高校。1940年到1941年,苏联全国有810多所高校。

学校数量的增加带来了教师数量的紧缺这一问题,苏联政府开设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培养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师范专科学校和本科师范学院,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培养了师范生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民众在国内都享受着极其充分的免费教育,上学是不用掏钱的。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苏联教育制度的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数量的快速扩张,为苏联工业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人才、工人和科学家,再加上美国帮助苏联培养的技术人才,苏联民众的普遍文化水平有了飞跃式提升,这些人才毕业后报效国家,让苏联在10年内快速成长为超越欧洲的工业化强国。


上图_ 苏联的几个大型项目

第四,提高工人阶级的福利体系。

苏联工人阶级享受着免费教育、租金极低的住房、免费医疗、全额养老金等高福利体系,苏联政府给苏联工人阶级提供的免费高福利彻底解决了工人的后顾之忧,工人不用担心被工厂开除,因为工人就是工厂的主人。这种高福利体系直至二战以后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一步步实施起来。

第五,苏联开展劳动竞赛。

比如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斯达汉诺夫运动”,斯大林本人对斯达汉诺夫运动予以高度评价:“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就在于:这一运动打破了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而且往往超过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就使我国在实际上有可能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有可能把我国变成最富裕的国家。”

正是以上5点原因,让苏联仅用了10年——2个5年计划,其工业产值超过了欧洲,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工业化强国,而“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建设道路,也给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建设本国带来深远影响。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秦汉史、唐宋史、明清史等,点下方查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1162
金币
141441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2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1:00
苏联绝密计划:500枚炸弹引爆富士山
计划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仍具备一定军事力量,拥有近百艘潜艇、2000多艘快船、200万陆军以及神风敢死队,还准备开启“一亿玉碎”计划进行本土决战。苏联与日本早有积怨,日俄战争时两国就已交恶,二战中日本又打破和平协议,多次试图从中国东北出发侵略苏联领土。同时,苏联刚结束欧洲战场,损失巨大,若渡海登陆日本作战还将面临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为一劳永逸解决日本问题,苏联秘密制定了“富士山计划”,即引爆富士山火山。

计划内容
上世纪40年代,苏联秘密成立雄鹰飞行中队,专门驾驶PE - 8型远程战略轰炸机。飞行员每天练习载重飞行和高空投弹,目的是将苏联研发的威力近似于小型核弹的“斯大林炸弹”远程投掷到日本富士山上。经苏联科学家计算,完成此次任务需要500枚“斯大林炸弹”,连续空投必定能将富士山引爆。

可能造成的后果
火山灰影响:大量火山灰会遮蔽天空,植物会因缺少阳光相继枯死,靠近火山的居民会因吸入大量火山灰而死亡。
熔岩破坏:滚烫的熔岩从火山溢出,沿途会吞噬房屋、烧毁林木、掩埋田地。
酸雨腐蚀:硫化物升至云层,会形成酸雨倾盆而下,整个日本将在几小时内被腐蚀得满目疮痍。
地质灾害:火山继续喷发会引发地壳剧烈运动,导致地震,同时泥石流、海啸、山体滑坡等灾害也会伴随地震到来,死亡的阴霾将笼罩日本各地。战后美日科学家用超级计算机模拟确定,如果该计划执行,会在日本引发大规模地质灾难,距离富士山仅80余公里的东京必然会在岩浆、地震、火山灰的多重作用下化为人间地狱。
计划未实施的原因
美国抢先一步在1945年8月于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让日本提前投降,苏联的计划自然不再实施。此外,该计划本身执行难度极大,美国不会坐视苏联实施此计划,因为日本地理位置特殊,是美国涉足远东、对抗苏联的最佳桥头堡,美国加速日本投降、避免日本落入苏联之手是其核爆广岛、长崎的首要目的。而且二战后的苏联工业产能严重受损,很难在短时间内造出足够数量的重型轰炸机和“斯大林超级炸弹”。Pe - 8轰炸机可靠性极差,苏联若想凑齐能引爆富士山的重型轰炸机,需求助于美英两国,但美英不太可能提供支持。

计划解密及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批绝密文件公开,其中就有引爆富士山计划。日本得知该计划后,一些人对美国感恩戴德,甚至有人表示两颗原子弹救了全帝国。与苏联的“富士山计划”相比,美国投放的原子弹显得“温和”许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8068
金币
113739
道行
199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3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5:32
苏联引爆富士山计划的历史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秘密成立的雄鹰飞行中队准备执行一项绝密任务,即使用威力近似于小型核弹的航空炸弹引爆日本富士山。这一计划的背景是苏联对日本的战争准备,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苏联科学家计算出,只需500枚炸弹连续空投,即可引爆富士山,进而引发大规模地震和海啸,这种人为制造的天灾将对日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然而,美国在苏联计划实施前,已经抢先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因此苏联的计划并未执行。

苏联的快速工业化之路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实现了快速工业化。首先,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建设打下基础。农业集体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为重工业提供了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其次,苏联改善外交环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从美国引进汽车制造等关键工业的技术。此外,苏联还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平。最后,苏联建立了高福利体系,保障工人权益,激发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

苏联引爆富士山计划的历史背景
- 苏联在二战末期准备对日本实施一项绝密计划,计划使用航空炸弹引爆日本富士山。
- 该计划旨在通过人为制造天灾来打击日本,其破坏力远大于原子弹。
- 然而,美国在苏联计划实施前投掷了原子弹,导致日本提前投降,苏联计划未执行。

苏联的快速工业化之路
-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引进国外技术、加大教育投入和建立高福利体系实现了快速工业化。
- 这些措施使苏联在短短10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工业强国。

以上内容基于历史事实,对于涉及军事机密和敏感历史事件的内容,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尊重历史,珍惜和平。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