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说起科学、物理等研究话题,我们就能想到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霍金等知名科学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我们说起杨振宁杨老,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他34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世界物理学上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杨振宁先生的是一位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杨振宁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宇称不守恒理论在他的研究中仅仅排在第三名,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排名第一的杨--米尔斯理论,第二的规范场论。
并且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和场论等领域,其中最令杨老自豪的就是场论。杨老士为物理学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方面,还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这些成就是前无古人的。
如果我们把杨振宁先生对世界物理学的贡献与霍金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在一些前沿物理学领域,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杨振宁杨老是一个在物理学方面为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物理学中当之无愧的泰斗。
如果要想知道杨振宁到底有多么伟大,这和他从事的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其在物理学上的成就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或许大部分人根本都看不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成长经历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安徽省的合肥县(现在的合肥市)。4岁的时候,在别人的孩子还在抢着要糖果吃的和天天在外面玩泥沙的时候,杨振宁的母亲就已经开始教杨振宁认字,小小年纪便展露出自己的天赋,竟然在4岁的一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学了3000个字。[
在杨振宁六岁的时候,杨振宁父亲自美国归来。1928年就跟随他的父亲到了现在的“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进小学二年级。
一年过后,杨振宁的父亲成功应聘到清华大学教书,举家赴北平,居住于清华园西院十一号;杨振宁入读教员子弟学校成志小学三年级。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后,北平的局势也不是很稳定,后来又跟随家人回到了安徽省合肥县。
1938年,高中二年级的杨振宁就成功考取了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之后可能是发现自己对物理更感兴趣吧,就又转到了物理系学习物理学。
1942年本科毕业,本科论文导师为北京大学吴大猷教授,后考入该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王竹溪教授。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教授。
硕士毕业后,1945年,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导师是爱德华·泰勒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1年夏,杨振宁回中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杨振宁决定回国定居,所以他这个决定,我们国家自然是表示欢迎的。
2003年底,杨振宁回中国定居,从此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
后面,杨振宁回到清华大学任教,年近九旬还在带研究生并给本科生讲课,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姚班创始人,姚期智也是被杨振宁从美国邀请回来的。杨振宁杨老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派出了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前去瑞典劝杨振宁回国工作,也确实是令杨振宁动了回国的念头,但是美国政府要怎么会那么轻易的放杨振宁回国,寻找各种理由来搪塞,毕竟美国已经体验过失去了可以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他们肯定不会那么轻易放可以在可以与爱因斯坦,霍金比肩,甚至超过的杨振宁回到中国来工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面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杨振宁的回国计划彻底被搁置在一边了,而杨振宁留在美国,美国给他开出了70万美元月薪的工资,不仅如此,还在美国享受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特权,当时的钱学森就可以随意进出美国五角大楼。在某些方面,杨振宁作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获得的特权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杨振宁留在美国,继续为美国政府效力。
当时国际环境也是极其不稳定和复杂。同时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也相对较为缓慢,在经济发展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果杨振宁回到中国,可能获得的科研经费会相对来说比较少。在美国,杨振宁可以获得大量的科研资金,可以研究更多更广阔的物理学问题,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使中国邀请杨振宁回国计划被搁置的一个巨大原因。我们当时的国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不能给杨振宁提供一个好的科研环境。所以导致杨振宁杨老当时留在了美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前的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我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研的设施也都建立起来了,可以比肩甚至超过美国。
多年过后,杨振宁终于在2003年回到中国定居,这也了了他父亲的一桩心愿吧,早在六七十年代,他父亲就曾多次去劝说他回国,由于我国当时的环境和美国多方阻挠,没有回来。
2003年杨振宁从美国回到中国,肯定会有很多人好奇,到底我国开出了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得杨振宁回国呢,其实杨振宁回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心系祖国发展,其次就是能给予的科研环境,薪资那都是其次的。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就已经给杨振宁杨老开出了70万美元的月薪,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还是与美国有一些差距的。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给杨振宁开出了100万人民币的月薪。
只需要每年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就可以每年拿到1200万的工资,这是在2003年,我国的普通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收入也就只有几百块,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然而杨振宁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就是不接受这笔清华大学每年1200万的工资,反而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还自己拿出了几百万修建了几个配置更高的实验室。
杨振宁阻止我国建立对撞机
98岁的杨振宁顶着骂名,坚决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在建造对撞机之前,一直以来所运用到的就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对国家有着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科学研究要求了,并且年代久远,设备容易出现老化问题。
杨振宁说:“但是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以及花费上千亿建造对撞机,不值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实现科学技术自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面经过投票,由杨振宁投下关键的反对票,最终结果6:5,提案失败。 一番话理智透彻却又有无奈与辛酸,为什么要投出最后的反对票呢?
杨振宁给出三点反对原因:
第一、吃力不讨好。他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物理学领域当中的人才储备,还是不太足够的,如果说等到国内的人才储备足够充分之后,这个粒子对撞机我们是可以开始建造的。 早在21世纪初的时候,美国就已经邀请了近40个国家组成的团队,投入了差不多百亿美元的资金,集合了全球2000多名顶级科学家。后粒子对撞机只是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再也没有成果。而在对撞机建成之后,维护和维修成本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第二,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目前我国的经济还没有足够好。虽然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各种基础科学领域还需要更多的投资。与其花费在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值得的研究项目上,不如把这些钱分配到我们国家更需要的领域,把这2000亿花在刀刃上,比如国防医疗、经济民生等,对老百姓负责,努力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的福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科学是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中国目前拥有的顶尖物理学者不足世界的1%,我们费尽金钱和努力把对撞机制造了出来,但是又没有人会用,建造出来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他认为,目前的我国更缺物理学人才。我们应该把这些钱用在培养物理学人才上。
我们大家都知道,杨振宁杨老为物理学研究发展做了很大的的贡献,是可以比肩爱因斯坦,霍金的物理学家,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即使现在的年龄可能比较高,但依然是活跃在教育的一线中,在年近九旬依然带领研究生给本科生上课,努力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物理人才,助力国家发展。有幸看到了一段杨振宁接受记者的采访,是关于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对比的。这个采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看到下面留言说杨振宁102岁,应该是去年的吧。总之,一百多岁的杨振宁,思维依然清晰。
视频的一开始,杨振宁的话就振聋发聩。杨振宁说:“把一个中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记者问为什么,杨振宁回答说,因为美国整个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而且走得太极端了。
杨振宁说,一个中学生到美国,不管他到了哪个学校,都会有很多吸毒的学生,年轻人受到这些同学的影响,可能堕落,而且这种堕落是一直掉下去,是回不来的那种。杨振宁说,这是中国家长没想到的。
中学生,而且不管是哪个学校,都有很多吸毒的,这一点,中国的家长恐怕还真没有想到,把自己孩子送去美国上学时,可能的确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杨振宁的这段话,应该让有钱的家长知道。
太放纵,极端化放纵,这是美国社会的特点,这造成了美国教育的重大缺点。美国教育有什么好处吗?当然有。杨振宁说,美国教育适合聪明的90分以上的孩子,尤其是最聪明的孩子,在美国容易发展。
对于这一点,估计有中国人不服气。杨振宁给出的理由是,美国社会由于放纵,不需要规规矩矩地学,聪明的学生学会之后,就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展。很有道理,学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
中国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刀切。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是放在一个模子里。那些聪明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学会之后还得做那些他实际上并不需要再做的作业,而不能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但是,因为中国社会不是放纵的,而是规规矩矩的,所以这使得中国的优势在于,适合大多数90分以下的学生,这些孩子规规矩矩地学习,大部分就都可以成才,而且关键是,这些孩子长大后依然努力。
所以杨振宁说,没有中国这个教育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发展,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不可能有30年的高速发展。杨振宁特别指出,社会各行各业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就是整个社会的基石。
梳理总结杨振宁对于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个人发展角度说,美国教育因为放纵,孩子容易吸毒等沾染不良行为,走向不可逆的堕落,但非常适合天才发展;中国教育因为规规矩矩,大多数学生能够被教育得很好,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但是不适合天才发展。
第二,从社会角度说,美国教育因为放纵,培养出来人也放纵,很多孩子从小就显然不良行为,长大后也不能够吃苦耐劳,不利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因为规规矩矩,培养出规规矩矩的学生,能够吃苦耐劳,有利于社会发展。
到这里,对于当前美国衰退、中国崛起,突然有了新的认识:美国的衰退不是真正的衰退,而是相对于中国的衰退;美国这种衰退与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教育,与美国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更能培养出吃苦耐劳的劳动者。
不信,就看看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问题,美国制造业之所以回不去,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能吃苦耐劳的劳动者,美国工人接受不了低工资,接受不了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