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5-04 09:09 |
▼东汉石辟邪——最大最美石辟邪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图片为自摄 到目前为止,这件石辟邪是中原地区体型最大、雕刻最精美、气韵最为生动的一件,堪称同类石刻中的经典代表,也是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石辟邪给人以稳定矫健之感,整个形象浑厚凝重,神气十足,充分体现了一个陵墓前威赫无比,不可一世的强者象征。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杂志的LOGO 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这件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四川地区的典型陶俑,杂志的LOGO,被称为“汉代第一俑”,这件虽然生动活泼,不过有另外一件说唱俑更为有趣。 ▼东汉说唱俑 现存于:四川省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说唱俑又叫“俳优俑”。俳优是指古代专门以言语、舞蹈、滑稽的表情和动作等来逗笑、取乐的艺人。根据文献记载,俳优表演者多为侏儒。而这件陶俑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尽力扭曲的下肢,你看,这个说唱艺人好像正在演出,而他的裤子挂在腹部与臀部之间,仿佛随时可能脱落。他正在努力的调整身姿,费力的希望裤子不要掉下去,以至于紧张的嘴巴都要歪掉了。 俑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说唱艺人出洋相的精彩一瞬塑造下来,令人笑逐颜开,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件俑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汉代这种轻松愉快的墓室艺术完全打破了之前狞丽肃穆的墓室风格,展现了汉代写实艺术新格调。说唱俑展现了四川人从古至今的乐观开朗。 ▼汉代画像砖:《桑林野合图》 现存于:四川省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汉代民风彪悍,也有非常开放主题的画像砖,这块画像砖当中为赤裸的三男一女,画面的左方则是高大的桑树和另外一个男子望着交合的场景,仿佛被兴奋的景象所感染。在树枝上挂著四人的衣服,4 只小鸟在枝枒上跳跃,2 只猴子于旁边嬉戏。整体的画面呈现喜悦而且和谐的气氛,彼此之间没有争先恐后,欢愉且温馨。 ------ Part 10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589年)▼曹魏 白玉杯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美轮美奂的白玉杯是曹魏时期一件难得的玉器珍品,当时肯定深得玉杯拥有者的喜爱。白玉杯玉色洁白,表面可能利用金刚砂轮磨制,十分光滑。曹魏主张薄葬,墓葬出土随葬品精美者不多,这件白玉杯是难得的佳作。 ▼北魏永宁寺出土的佛面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永宁寺本来是中国最高古建筑,有150米这么高,是北魏胡太后修建,然而,这座壮丽的建筑,仅存在了18年就被雷电击中,引发火灾,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灭,一年后还有烟气。随着佛塔的覆灭,这个破碎的北魏永宁寺微笑佛面,却因火灾而涅槃,简直是我见过最美的面庞,看着她就宁静下来。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代,然而敦煌在此时因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敦煌壁画可以说是中国画溯本追源的教科书。▼北魏《鹿王本生图》 现存于: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
图片源于网络 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很多人印象很深刻。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部动画片其实是源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也是中国自主拍的第一部动画片。《鹿王本生图》是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的主要题材,创作于北魏,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同类题材中保存最为完整、最完美的连环画和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 不过说到这个时期的文物,我最喜欢还是那些超级萌的镇墓兽,每到一个博物馆就会专门看看这个时期的镇墓兽,真的是超级可爱↓▼彩绘镇墓兽·北魏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这个时期的镇墓兽一个比一个萌,要说最萌的,让人一眼忘不了的绝对是洛阳博物馆里这件嘟嘴兽↑ ▼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印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独孤信身居高位,而且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所以独孤信印是由26个不同形状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每一面的内容都不同,分别显示了他不同身份在不同场合需要的用印内容。 ------ Part 11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9—960年)▼ 说到唐朝必须想到长安,说起长安,何家村珍宝不得不提!唐 镶金兽首玛瑙杯 何家村遗宝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这件玛瑙杯是陕历博不能出境展出的珍贵文物之一。杯形呈角状兽首兽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装饰奇特。从选材、设计到工艺,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唐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何家村遗宝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这件银壶记录了盛唐宫廷宴乐时舞马向唐玄宗献酒的故事。《旧唐书》中记载骏马为唐玄宗献舞,表演到高潮,领头的舞马会用嘴衔起酒杯递到唐玄宗面前,描绘的正是这件鎏金银壶上骏马的姿态。 ▼ 唐代另一重大考古发现就是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在这座地宫里深埋了供奉千年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代表锡杖最高等级的锡杖之王,同时出土的还有两千多件精美的金银器,琉璃器、丝绸和秘色瓷等,而且除了佛教的内容,当时还出土了景教等相关内容,可见大唐之胸怀的包容性。因为佛指舍利是佛教圣物,也不能拍照,是用来膜拜的,所以我们推荐几件我觉得特别美的文物。铜浮屠——为佛指舍利护法千年 现存于:法门寺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当时一共找到3枚影骨舍利,一枚灵骨舍利,每件舍利都是一层一层被各种精美器物套起来的,每一件都精美十足,如果一定选一件我觉得最美的,那就是这件存放第四枚影骨舍利的铜浮屠,整个造型完全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还有罗汉护法,细节精致,宝象十分庄严。 ▼唐 法门寺地宫出土 秘色瓷 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如果只能选一件最爱的陶瓷,我一定毫不犹豫的选这件↑“秘色瓷”曾被历代文物收藏家们苦苦追寻了一千多年。所谓“秘色”究竟是指何种颜色根本没人知道。直到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打开,人们在地宫中发现十几件青色瓷器,由于有石碑记录物品名称,才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虽然颜色素青,但是釉面轻盈剔透,犹如一汪水在碗底,真让人百看不厌。 ▼唐三彩黑釉马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多彩釉陶器,唐三彩中的“三”并非实指,事实上其釉色很丰富,但黑色三彩极为罕见。目前仅出土两件黑色唐三彩马,都是在洛阳,一件存在国家博物馆,一件就是这件洛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之一。 ▼五代十国 钱镠铁券——传说中的免死金牌 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钱镠铁券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铁券的铭文全部金制,是名副其实的"金书铁券"。钱镠是一代明君,为唐昭宗剿灭地方叛臣做了巨大贡献,唐皇李氏君臣赐予铁券。钱镠铁券是中国现存于世的最早铁券实物,非常珍贵。 ▼五代 青釉提梁倒注提壶——最美耀州窑 还是倒流壶 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这件壶属于“耀州窑”,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因为装饰了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壶是个倒流壶,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灌水时将壶倒置,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而不会漏。 ------ Part 12两宋 (公元960年—1279年) 宋代之后的文物其实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宋代最典型的就是陶瓷,五大官窑,八大民窑,就不一一赘述了,提几件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文物吧:▼宋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为自摄
图片为自摄 宋代以后,木雕佛教造像流行,注重形象塑造,工艺精巧。特别是宋代木雕菩萨像突破了典籍仪轨的限制,追求美而不娇、端庄含蓄、朴素无华的自然之美,呈现出高雅和飘逸的艺术风格。 这件菩萨是我认为最美的一件,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极富生活情趣。 她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北宋 瑞鹤图 宋徽宗作 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宋徽宗的《瑞鹤图》的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再加上宋徽宗瘦金体的书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审美最高的人的书法绘画最高的代表了。《瑞鹤图》完全就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同时从画面的角度也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北宋金龙 现存于:浙江省博物馆
图片源自网络 金龙捶揲相合而成,中空,呈昂首行走状。身姿矫健,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唐宋时期的帝王尊崇道教,每年依道法斋醮,并向水域或灵山洞府投放金龙、银简,此金龙即是传递银简内容的使者。 ▼北宋影青刻花注子注碗 现存于:安徽博物院
图片源于网络 这件影青釉注子注碗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的用具,这件文物是工业设计史赞誉的功能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注子肩以下均没于碗体之中,既美观又可以温酒,是江西景德镇代表瓷器,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 Part 13辽金元/大理/西夏 (公元907年——1368年)▼金代铜坐龙——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江湖人称“龙哥” 现存于:黑龙江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这尊铜铸坐龙是我国第一尊"铜坐龙",也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集四种动物特征于一体:龙头、犬身、麒麟背、狮尾,将几种动物完美结合于一身的坐龙形象在中国历代龙的姿态中极少见到。形象地体现了金代前期女真民族,斗志昂扬,唯我独尊的气势。它同时还有着深刻的寓意,象征着稳坐江山,天下太平。 ▼西夏文残碑 现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此块残碑为西夏陵出土的形体较大、字数较多的一块西夏文碑。西夏文字是用各种汉字偏旁拼凑而成,所以看起来很像汉字,却一个字都认不出来,但是西夏文字借鉴了汉字的书法特点,常给人以端详、宁静的感觉,不但字体方正匀称,而且秀丽轻盈。 ▼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现存于:云南省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这只金翅鸟通体鎏金,呈昂首展翅欲飞状,头部有美丽的羽冠,尾羽上镶嵌水晶珠,立于莲座上。细腻的工艺和绝妙的造型使这件作品精美绝伦,亦代表了大理国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现存于:南京市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元末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元代“青花”存世稀少,国内只有100余件,价值难以估量。曾有业内专家估计,“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如果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至少价值10亿。 ------ Part 14明清时期 (明(1368年~1644年) 清(1636年~1912年)) 明清时中国各类珍宝工艺都可以说达到顶峰了,中国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件件都精美绝伦,但是由于过于精美,反而觉得过于注重表面和工艺的炫技,看时会惊呼,但是很难留下那种深入灵魂的喜爱,这边也推荐几个比较念念不忘的文物。▼明万历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嵌珠宝点翠凤冠——最奢华帽子 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这顶帽子是万历孝靖皇后王氏的凤冠,点翠工艺的经典,现在点翠工艺随着翠鸟濒临灭绝已经失传了,这顶凤冠除了点翠工艺,红蓝宝石超过100粒,珍珠5000多颗,总重2320克(四斤六两),可以说是最奢华的帽子了。▼德化窑德化白瓷何朝宗款观音 现存于:福建省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德化瓷器明代达到顶峰,因为高温烧制含氧量的区别,德化白瓷泛着一种象牙暖白色,所以特别适合烧制人像,所以德化瓷以白瓷塑佛像闻名于世,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是德化白瓷的代名词。这尊德化白瓷观音像是后背有LOGO,证明由明代德化窑瓷雕大师何朝宗所雕刻,更为珍贵。 清朝的审美似乎被乾隆糟蹋了,到了乾隆时期,所有瓷器的工艺都已经达到巅峰,所以乾隆做出了瓷母这种炫技作品,但说实话,真的不能算好看,如果说从清里选一件瓷器,那还要看他爸爸的审美,才真的是雅俗共赏。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此瓶造型非常优美,形似橄榄而得名,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其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轻巧灵动而又不失稳重,兼具梅瓶、玉壶春之特征于一身。 上面的构图并非是乾隆喜欢的满地花,而是向中国画一样,留白刚刚好色彩采用粉彩工艺,桃子的粉色使用黄金作为提色剂,俗称胭脂水,说以烧出来的色泽粉中透亮。 这件瓷瓶即展示了高超的工艺,但是尺度把握的又很到位,艳而不俗,雍正可以说是清朝审美最好的皇帝了。▼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图片源于网络 “牙雕套球”又称“鬼工球”,是通过高超的镂空技艺用整块象牙雕出层层象牙球,且每层象牙球可以自由转动,此球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是目前国内保存层数最多的一件鬼工球了。 在我看来,一眼就爱上文物的分两种: 一种是夺目的漂亮,看十年都不会厌; 另一种是乍看下没有特别之处第二眼文物,但十年里只会越看越好看。 第一种属于“好看型”很容易发现,很多高赞的回答都是第一种; 但我今天选的是第二种“耐看型”,需要细心和耐性才能发掘,不容易被留意到。 单霁翔院长说:“当博物馆得不到社会关注,文物是没有尊严的。” 去年中国近14亿人口参观博物馆约10亿人次, 平均每人不到1次, 而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参观3~5次博物馆。 这些丰富的文化,真的能让人受益良多。 呼吁大家有时间都去博物馆逛逛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