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微水肿到命悬一线:王阿姨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经历
67岁的王阿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内战”,起因是看似不起眼的轻微水肿。一个月后,她突然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和乏力,检查发现她的肾功能已全面报警,血肌酐等关键指标超出常人数倍。经过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顾玥的详细检查,王阿姨被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
什么是ANCA相关性血管炎?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种特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攻击体内的小血管。中性粒细胞是身体里的“小卫士”,负责消灭入侵的病菌,但ANCA却把它们当成了敌人,导致小血管炎症。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肺部和肾脏,可能导致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王阿姨的治疗过程
王阿姨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副主任医师孙蔚楠通过肾穿刺活检术确诊为新月体性肾炎,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顾玥立即展开了对因及对症治疗,包括:
- 血浆置换:快速清除致病性抗体。
- 丙种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和提升免疫力。
- 激素冲击治疗:抑制异常免疫活动。
- 床旁血液滤过(CRRT):细致调节机体内环境,确保心脏功能稳定。
治疗期间,医生密切监测王阿姨的肾功能、电解质以及ANCA滴度等指标。经过全方位、精细化的治疗,王阿姨的症状逐渐减轻,血肌酐下降至正常范围,最终顺利出院。
长期管理与预防
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主要“武器”是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暂时压制住ANCA的嚣张气焰,但治疗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并时刻警惕药物的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可以尽可能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生活中的警示
生活中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水肿、贫血、乏力或者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等),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让医生帮助你揪出这些“隐形刺客”。
王阿姨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轻微的症状,也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战胜这些“隐形刺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