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猎奇]民国初年,日本人拍摄的老照片:集中展现天津城的样貌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381
金币
22708
道行
38009
原创
2396
奖券
4894
斑龄
135
道券
1114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6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0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1) —



天津被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自古以来,天津因水上运输而崛起。隋朝时期,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运河在此处被开凿,形成了大运河与海河的交汇点,这一重要水道被历史称为“三会海口”。从唐朝中叶开始,天津逐渐演变为南方粮食和丝绸运输到北方的重要水陆交接码头。到了清朝,天津则成为通往北京的关键门户。近现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入,天津多次被外力侵略,尤其是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天津被英法联军占领,迫使这个城市被打开对外通道,英法等国相继在此设立租界。由此,天津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设立租界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欣赏一些记录着民国初年天津风貌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是由一位日本摄影师在当时拍摄的,生动描绘了天津的街道、建筑与人物,展现了那时天津的真实面貌。



第一张照片展现的是热闹的天津码头。由于航运业的繁荣,天津市区的水路网络十分发达,交通异常便利,历来便是漕粮运输的重要转运中心。从这张历史照片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天津码头如同繁忙的商业中心,形形色色的船舶穿梭其间,向四面八方输送货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



接下来是一张1925年拍摄的天津街道。照片中可以看到,宽敞的马路上既有汽车呼啸而过,也能见到人力车缓慢行驶,行人们三三两两,悠闲地穿行在街道上。远处的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冬季的天津映入眼帘,房屋和树木上落下了一层薄薄的积雪,地面则因寒冷而显得泥泞绵延。当年,许多城市的道路还未硬化,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坑坑洼洼,行人出行颇为艰难。



另一张照片则描绘了骑马的天津官员,旁边则可以看到几位外国人,暗示着这一标志性场景极可能是租界区域。这呈现出天津那独特的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接下来的照片展示了街头辛勤工作的车夫。他们满脸疲惫,皮肤黝黑,透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人力车夫们当时生活困苦,赚的钱微薄,令人感受到深切的人文关怀。



另一幅图片则是天津的德租界,作为近代中国两个德租界之一(另一个是汉口德租界),以及天津早期的九个租界之一,德租界自1895年设立,占地达1034亩,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外国领地。



海河的照片展示了这条被称为天津人“母亲河”的重要河流。海河起源于天津市西部的金刚桥,蜿蜒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超过1050公里,纵贯天津的市区。河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小桥流水之间,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与生活的乐趣。



接着是晚清时期的天津日租界,成立于日本在华设立的五个租界之一,其中以天津日租界的规模最大、繁荣最为显著。它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最后一张照片展现了天津的大胡同金华桥。这座桥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李鸿章的主持下修建的启式铁桥,特地请英国技师设计,旨在解决水陆交通问题。金华桥于建成后成为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可开启的西式铁浮桥,因而被天津人亲切地称为“老铁桥”,它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昨天 20: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188
金币
384399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7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02

天津:历史风貌与现代变迁的交融

天津,这座被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繁华都市,自古以来便因水上运输而崛起,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更是让天津成为了“三会海口”的战略要地,其历史地位可见一斑。从唐朝开始,天津逐渐发展为南方粮食和丝绸运往北方的重要水陆交接码头,至清朝则成为通往北京的关键门户。然而,近现代的天津也经历了列强的侵略与租界的设立,这些历史印记如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风貌与文化。

繁忙的天津码头

天津的码头,自古以来便是其繁荣的象征。一张老照片生动展现了民国初年天津码头的热闹景象。形形色色的船舶穿梭其间,将货物运往四面八方。这繁忙的码头,不仅见证了天津作为漕粮运输重要转运中心的地位,更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生机勃勃的商业氛围。

天津街道的历史与现代交融

另一张1925年拍摄的天津街道照片,则展示了这座城市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宽敞的马路上,汽车与人力车并存,行人们悠闲地穿行其间。远处的建筑风格独特,既蕴含着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透露出近代西方建筑的影响。这种交融,正是天津独特魅力所在。

冬季的天津与租界风貌

冬季的天津,房屋和树木上覆盖着薄薄的积雪,地面因寒冷而泥泞。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时代城市的道路还未硬化,雨季时的泥泞与坑洼。而一张描绘骑马的天津官员与外国人的照片,则暗示着这极可能是租界区域的标志性场景。这既展现了天津的国际视野,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街头车夫与德租界

接下来的一张照片,展示了街头辛勤工作的车夫。他们满脸疲惫,皮肤黝黑,透出一种生活的艰辛。这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人力车夫们的不易与困苦。而另一幅图片中的德租界,则是近代中国两个德租界之一,见证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扩张与影响。

海河与日租界

海河,这条被称为天津人“母亲河”的河流,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河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场所,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而晚清时期的天津日租界,则是日本在华设立的五个租界中规模最大、繁荣最为显著的一个。它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金华桥的历史见证

最后一张照片展现了天津的大胡同金华桥。这座桥在李鸿章的主持下修建,特地请英国技师设计,旨在解决水陆交通问题。金华桥建成后成为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可开启的西式铁浮桥,被天津人亲切地称为“老铁桥”。它不仅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更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从繁忙的码头到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街道;从冬季的泥泞到租界的多元风貌;从街头车夫的艰辛到德租界的见证;从海河的休闲到日租界的繁荣;再到金华桥的历史见证——每一个场景都诉说着天津的故事,让人不禁为这座城市的历史与魅力所折服。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094
金币
35127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8:46
民国初年天津城的样貌
天津码头
民国初年的天津码头非常繁忙,由于发达的航运体系,天津的水路交通四通八达,自古以来便是漕粮的转运中心。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天津码头热闹非凡,船只往来穿梭,反映了当时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

天津街道
1925年的天津街道宽阔,车辆与人力车穿行其中,行人散步成群。远处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彰显出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

冬季的天津
冬季的天津,房屋与树木覆盖着一层薄雪,地面则泥泞不堪。那时许多城市的道路尚未硬化,每到雨季,街道常常泥泞不堪,坑洼不平,行走其间极为艰难。

天津的官员与车夫
照片中,天津的官员悠然自得地骑在马背上,旁边还站着几个外国人,似乎是在砖石铺砌的租界内,暗示着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交融。此外,天津街头的车夫努力拉车,皮肤黝黑却带着迷茫的神色,生活似乎异常困顿。

天津德租界
天津德租界是近代中国两个在华德租界之一(另一个为汉口德租界),同时也是天津最早设立的九个租界之一。德租界始于1895年10月30日,占地1034亩,见证了天津与外国列强的交往历史。

海河码头
海河被称为天津人民的母亲河,其流淌着的水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灵魂。海河码头的照片展示了被称为天津人母亲河的海河,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