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猎奇]晚清老照片:老百姓面色黧黑表情麻木,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381
金币
22708
道行
38009
原创
2396
奖券
4894
斑龄
135
道券
1114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6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08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1) —



观历史老照片,品味百年间的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又将为大家呈现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它们承载着往昔的记忆。



在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整个国家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困境。在这一阶段,列强的侵略行为如潮水般涌来,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获得了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这些外国人如同霸主般在中国大街小巷耀武扬威,犯下种种罪行却在逃脱审判的情况下逍遥法外。这种情形使得老百姓对这些“洋鬼子”愤恨不已,内心深处滋生了对外来势力的深恶痛绝。



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可谓十分困苦,几乎无法维持温饱。农民辛勤耕作,却常常因自然灾害及不公的税负而无米下锅;而商人则被各路官员层层盘剥,盈利微薄,生活艰难。此外,战乱频繁,民间动荡,流离失所的人们不得安宁,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些现象皆反映出社会动荡的悲惨状况。



今天展现的这组老照片,正是在晚清时期拍摄的。当时,中国尚未被完全征服,清朝名存实亡,但列强已经在中国土地上划分了众多势力范围,他们不仅肆意压榨百姓,甚至在华夏大地上传教。老照片中的场景,清晰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邀请大家共同来目睹那段历史。



在晚清的农村,老百姓聚集在一起,沉默而又专注,头上披着朴素的头巾,似乎正在听取某位传教士的讲述。细看那些面孔,黑黝的肤色与麻木的表情交织,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生活的辛酸与无奈,让人倍感心痛。



从另一张照片中,我们能看到那些外国人的身影,他们趾高气扬,像主宰一般驻立,而旁边的中国老百姓则唯唯诺诺,低头显得卑微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身处何地,那些外国人都显露出一份强势的优越感,令旁观者愈加心情沉重。



还有一张引人注目的画面,是一位印度包衣与一名清朝的读书人同框而站。两者之间的云淡风轻似乎并不影响周围世界的残酷与现实。再看看那残破的城墙,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再,现在只剩下孤独的景象。镜头中,甚至有一只瘦骨嶙峋的狗,一身萧条,所处的环境让它显得无精打采,仿佛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无奈与绝望。

在另一幅影像中,可以看到地方的士绅与外国军官。他们或坐或站,气势逼人,而那些士绅则个个耷拉着脑袋,脸上挂着无精打采的神情,显示出对现状的无奈与屈从。



与此同时,照片中城墙上的老百姓,他们驼着背,拖着长长的辫子,神情恍惚,滋生出的沉重感让人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涟漪。

最后,我们还将看到一处热闹的集市,一个骑在骆驼上的男人,虽是一幅普通的街头景象,却也在无声中向我们呈现着那个时代的生存画卷。



1条评分金币+12
huozm32831 金币 +12 - 昨天 20: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213
金币
384460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78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7:06
晚清时期的社会写照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列强的侵略行为如同潮水般涌来,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这些外国人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耀武扬威,犯下种种罪行却在逃脱审判的情况下逍遥法外,使得老百姓对这些“洋鬼子”愤恨不已,内心深处滋生了对外来势力的深恶痛绝。

老百姓的困苦生活

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几乎无法维持温饱。农民辛勤耕作,却常常因自然灾害及不公的税负而无米下锅;商人则被各路官员层层盘剥,盈利微薄,生活艰难。战乱频繁,民间动荡,流离失所的人们不得安宁,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些现象反映了社会动荡的悲惨状况。

老照片中的真实写照

今天展示的这组老照片,正是在晚清时期拍摄的。它们清晰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晚清的农村,老百姓聚集在一起,沉默而又专注,头上披着朴素的头巾,似乎正在听取某位传教士的讲述。细看那些面孔,黑黝的肤色与麻木的表情交织,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生活的辛酸与无奈,让人倍感心痛。

外国人的强势与优越感

从另一张照片中,我们能看到那些外国人的身影,他们趾高气扬,像主宰一般驻立,而旁边的中国老百姓则唯唯诺诺,低头显得卑微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身处何地,那些外国人都显露出一份强势的优越感,令旁观者愈加心情沉重。

社会的残酷与现实

还有一张引人注目的画面,是一位印度包衣与一名清朝的读书人同框而站。两者之间的云淡风轻似乎并不影响周围世界的残酷与现实。再看看那残破的城墙,曾经的辉煌已然不再,现在只剩下孤独的景象。镜头中,甚至有一只瘦骨嶙峋的狗,一身萧条,所处的环境让它显得无精打采,仿佛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无奈与绝望。

士绅与外国军官的对比

在另一幅影像中,可以看到地方的士绅与外国军官。他们或坐或站,气势逼人,而那些士绅则个个耷拉着脑袋,脸上挂着无精打采的神情,显示出对现状的无奈与屈从。与此同时,照片中城墙上的老百姓,他们驼着背,拖着长长的辫子,神情恍惚,滋生出的沉重感让人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涟漪。

生存画卷的无声呈现

最后,我们还将看到一处热闹的集市,一个骑在骆驼上的男人,虽是一幅普通的街头景象,却也在无声中向我们呈现着那个时代的生存画卷。这些老照片不仅记录了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111
金币
351349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8:42
晚清时期(1840-1911年)的中国社会是传统帝国崩溃与现代性艰难萌芽的交织体,其社会写照集中反映了内忧外患下的全面危机与挣扎求变。结合史料与研究成果,可从以下维度剖析:

一、统治腐朽与主权沦丧:国家机器的崩解
政府系统性腐败
官僚体系贪渎成风,财政糜烂。如曾国藩作为一品大员,年俸仅180两白银,远不足以支撑官场应酬,迫使官员加剧盘剥百姓。税收层层加码,厘金制度(国内商品过境税)成为地方官吏敛财工具,加剧民生困苦。
列强特权与司法失衡
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特权。外国人在华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形成“国中之国”,民众对此深恶痛绝却无力反抗。

二、民生凋敝: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经济结构瓦解
传统农业在人口压力与土地兼并中濒临崩溃,手工业受洋货倾销冲击(如洋布摧毁土布市场)。农民“种粮吃不饱”,商人“被层层盘剥”,集市萧条。
民众精神与生存状态
老照片显示百姓“面目黧黑、表情麻木”,身形佝偻、辫子脏乱,狗亦“骨瘦如柴”。饥荒与战乱中,“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成为绝望写照。

三、社会结构的撕裂与重构
阶层分化加剧
士绅阶层: 部分与外国势力合作(如地方士绅与外国军官合影中“耷拉脑袋”),部分转向维新;
底层民众: 饱受兵匪之患,如太平天国、捻军等战乱致流民遍野。
殖民印记与身份冲突
印度巡捕(英属殖民地警察)在华执法,清朝读书人与其并立照片中的姿态对比,凸显殖民秩序下的身份屈辱。

四、变革尝试:自救运动的局限与遗产
洋务运动的技术革新
李鸿章、左宗棠等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引进西方军工技术。但“中体西用”思想束缚下,未触及制度核心,北洋水师甲午战败宣告其失败。
维新变法的政治突围
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颁布《定国是诏》改革科举、设立学堂。因触怒保守势力(如慈禧),百日而终。

五、文化心理: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
西方文化渗透
传教士深入农村布道(照片中村民“披头巾听讲”),民众对基督教既疑惧又被迫接受。
思想启蒙萌芽
严复译《天演论》引入“物竞天择”,动摇“天  朝上国”观念;留学生群体成为革命思想载体。

总结:晚清社会的历史镜鉴
晚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对外:列强以“列强标准”将清朝视为战略棋子(如英法扶清制俄),甲午战败后幻想破灭;
对内:腐败体制无法承载变革需求,民众麻木与精英觉醒并存;
启示:被动挨打的根源在于制度僵化,“自强”需根本性社会革命,而非技术修补。
正如时人所痛陈:“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段血泪史警示:国家强大必须根植于制度革新与民众觉醒的统一,此教训穿透百年,至今铮然作响。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20: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