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阅读
  • 2回复

[猎奇]他被人说他将江山拱手给女人,但他的贡献有谁知道[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249
金币
267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1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1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30) —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一生似乎始终夹在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间:前有父亲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后有妻子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这两道耀眼的光环映照下,高宗的存在常常显得有些黯淡。但若仔细审视历史,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人们口中那个“懦弱无能、只依赖妻子”的二世祖,而是一个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为大唐的稳固与发展作出不可忽视贡献的皇帝。

从家世与成长经历来看,高宗无疑是幸运的。他从小就深得太宗宠爱,甚至亲自受到皇帝的教导,不仅学问扎实,还练得一手好字。他与兄弟姐妹关系融洽,在宫廷中口碑良好。十六岁时,因长孙无忌的推举成为太子,年仅二十出头便登基,继承了一个疆域辽阔、基础稳固的帝国。与他父亲曾经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权力斗争不同,高宗登基的过程平稳顺畅,这本身就体现了他较高的处世智慧与大唐政局的成熟。能够在没有战乱与内乱的情况下完成权力交接,实属难得。

在位之初,高宗并未沉溺于享乐,而是延续并发展了太宗的治国之道。他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贤臣,恭谨处理朝政,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积极开垦荒田,使得社会经济稳步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百姓生活安稳,政治也显得清明有序。在外交上,他稳中有进,成功将唐朝的势力延伸至中亚,奠定了后世大唐“强盛帝国”的格局。史书评价其初期政治为“永徽之治”,称百姓富足安康,仍保留着贞观遗风。

高宗不仅在治国上有建树,他也善于接受批评。有一次,他在下雨天想外出打猎,身边的大臣劝谏道:“陛下是天子,应以瓦为盖,不该以油衣为衣。”这句话明显带有讽谏之意,提醒他不该为一己之乐劳民伤财。高宗听后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欣然采纳,取消了外出打猎的念头。这种虚心纳谏的胸怀,在历代皇帝中并不多见。

当然,高宗的最大遗憾在于健康不佳。他长期患病,真正能亲自处理朝政的时间不过四五年,其余大部分时期权力逐渐落入武则天之手。于是,他的许多功绩常被后人忽略,甚至归于武后名下。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正是高宗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了后来武则天主政时期的大唐盛世。事实上,在他在位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广阔规模。若非身体羸弱,他很可能会缔造另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从感情层面看,高宗也是一位颇具真性情的皇帝。他在还是太子时就认识了武则天,后来不顾重重阻力,将这位身份尴尬、已被送入感业寺为尼的旧相好接回宫中,并赐予名分。对于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选择。要知道,这样的决定不仅违背了传统伦理,也触怒了朝廷中大多数势力。但高宗仍旧坚持,这份执着在权谋纵横的帝王之家尤显珍贵。可以说,没有高宗的深情与坚持,便不可能有武则天后来那段传奇的历史篇章。

高宗一生共育有十二个子女,其中六个为武后所生。晚年的武则天虽然曾建立武周政权,但最终仍将权力归还李唐,并以皇后身份陪葬乾陵。这其中固然有政治算计的成分,但若说全无感情,恐怕也未必可信。至少,高宗与武后之间的关系,远非外界所描绘的单纯政治合作那么冷漠。

综上所述,唐高宗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他在承继太宗基业、为武后铺路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若无他的稳健与包容,大唐王朝或许难以顺利进入后来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有惊世才略,武则天有非凡魄力,而高宗则是那位稳中求进、低调却功不可没的守业者。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08-3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386
金币
237
道行
1926
原创
0
奖券
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65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8:06
李治也是有争议的皇帝。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225
金币
384487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79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30
唐高宗李治:承上启下的大唐守业者

唐高宗李治,作为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光芒似乎总被其父唐太宗李世民和其后妻武则天所掩盖。然而,深入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李治并非一个懦弱无能、只依赖妻子的二世祖,而是一个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为大唐的稳固与发展作出不可忽视贡献的皇帝。

幸运的家世与成长经历

李治从小就深得太宗宠爱,甚至亲自受到皇帝的教导。这样的成长环境,不仅让他学问扎实,还练得一手好字,更在宫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十六岁时,他因长孙无忌的推举成为太子,年仅二十出头便登基,继承了一个疆域辽阔、基础稳固的帝国。与他父亲曾经历的血腥权力斗争不同,李治的登基过程平稳顺畅,这既体现了他较高的处世智慧,也反映了大唐政局的成熟。

治国之道与“永徽之治”

在位之初,李治并未沉溺于享乐,而是延续并发展了太宗的治国之道。他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贤臣,恭谨处理朝政,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积极开垦荒田,使得社会经济稳步增长。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人口的增加,还让百姓生活安稳,政治也显得清明有序。史书评价其初期政治为“永徽之治”,称赞百姓富足安康,仍保留着贞观遗风。

虚心纳谏的胸怀

李治不仅善于治国,更善于接受批评。有一次,他欲在下雨天外出打猎,身边的大臣以“陛下是天子,应以瓦为盖,不该以油衣为衣”为由进行讽谏,提醒他不该为一己之乐劳民伤财。李治听后非但没有恼怒,反而欣然采纳了建议,取消了外出打猎的念头。这种虚心纳谏的胸怀,在历代皇帝中实属难得。

健康不佳与权力旁落

然而,李治的最大遗憾在于健康不佳。他长期患病,真正能亲自处理朝政的时间有限。随着病情的加重,权力逐渐落入武则天之手。这使得他的许多功绩常被后人忽略,甚至归于武后名下。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李治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了后来武则天主政时期的大唐盛世。

真挚的情感与武后的传奇

在感情层面,李治也是一位颇具真性情的皇帝。他不顾重重阻力,将已被送入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接回宫中,并赐予名分。这样的决定不仅违背了传统伦理,也触怒了朝廷中大多数势力。但李治仍旧坚持,这份执着在权谋纵横的帝王之家尤显珍贵。可以说,没有李治的深情与坚持,便不可能有武则天后来那段传奇的历史篇章。

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

综上所述,唐高宗李治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他在承继太宗基业、为武后铺路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稳健的治国风格、虚心纳谏的胸怀以及真挚的情感,都为大唐王朝的稳固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无他的稳健与包容,大唐王朝或许难以顺利进入后来的鼎盛时期。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位历史上的皇帝,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与尊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