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奇观]安仁古镇游客中心(廖维公馆改扩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3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8672
金币
357700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 田方方
安仁古镇游客中心是廖维公馆的改扩建工程,位于成都西南部安仁古镇的边缘。廖维公馆原为私人宅邸,后曾成为酿酒厂、农民宅屋等,再后一度荒废,2018年获评成都市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现改造为游客中心及社区活动中心。作为老镇的历史基因,项目成为新建街区的起初点,并形成新的林盘空间族群,成为中国新城镇发展的研究性样本。

▲东侧鸟瞰©田方方

▲新老并存的坡屋顶建筑群©田方方

▲坡屋顶集群©田方方

▲游客中心主入口©苏圣亮

▲游客中心与田地景观©苏圣亮
项目用地位于古镇的外围边缘,距中心坝子片区1-2公里,北临主干道,与客运站隔路相望,可谓古镇外围客厅的位置。用地北侧是较为密集的村民自建住区,西侧是大 尺度的中学和高校,东侧、南侧和地块本身的原状是大片的农田。地块中现存的廖维公馆,与周边的乔灌共同形成了一个小林盘。


▲廖维公馆入口原状©安仁华侨城

▲游客中心北立面©苏圣亮

▲游客中心东北立面©苏圣亮
作为安仁当地典型的公馆建筑,廖维公馆原为三进宅院,高墙大院间点缀乔木与水塔。因远离古镇核心区,缺乏维护,改造前院墙垮塌、门头残损,部分屋架濒临倒塌。设计采用抢救性落架大修保护文物,扩建部分采用了钢结构和轻质构造,虽与老墙、老宅贴邻,但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都尽最大限度保护了既有建筑构件。


▲内庭院原状©安仁华侨城

▲老宅第一进院西立面©苏圣亮

▲老宅第一进院北立面©苏圣亮

▲老宅第二进院©苏圣亮

▲保留建筑框架打造灰空间檐廊©苏圣亮

▲修旧如旧建新如新©苏圣亮
基于自西北向东南逐进扩大抬升的原始格局,设计在原有宅院群落的格局上,向西增建低矮扁院,向东加建高宽庭院,将三进宅院扩建为五进,延续并强化了坡屋顶建筑群的空间特征和建筑性格,形成新旧交融的整体。
▲生成分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观景亭©田方方

▲入口庭院©田方方
老宅首进院落空间内展示包括廖维公馆在内的安仁各公馆修缮更新成果,其场所本身亦是古镇文物的丰硕成果,游客可初体验古镇文化。新建小木作围护结构以轻质构造衔接旧建筑,提供室内外休憩空间。二三进院落尺度较小,墙体损毁。设计并未恢复原宅院格局,而是保留构架塑造灰空间檐廊,联通庭院构成多功能社区活动场所。

▲坡屋顶下的休息空间©田方方

▲西翼室内©田方方

▲社区活动中心©田方方
西扩体量背靠老墙,以低缓单坡屋顶延伸至社区广场,与“林盘”小镇次入口相对,形成尺度亲切的界面。东扩部分,坡屋顶自老建筑侧始,以歇山制式环绕庭院渐次抬升,方正体量被用地红线斜切:主入口呈巨型单坡形象,街道与广场侧形成山墙式高耸立面,老建筑一侧则以低矮谦逊的尺度保持适度的距离感。最终形成传统坡顶形制与当代抽象感兼具的多面体量。

▲轴测爆炸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轻质墙体与院墙围合边院©苏圣亮

▲新建轻质墙体融入庭院休憩空间©田方方
坡屋顶下组织高敞或狭闭的多样功能空间,游客拾级而上,在与坡屋顶时而亲近时而疏离的流线达到制高点的观景亭,向西俯瞰廖维公馆层叠的屋顶,与“林盘”小镇连绵铺陈的场景,视线串联新旧建筑及古镇文脉。


▲入口门厅©苏圣亮

▲旅游售票咨询大厅与内庭院©苏圣亮

▲旅游售票咨询大厅与古镇环境©苏圣亮

▲纪念品商店望向内庭院©苏圣亮

▲休息平台©苏圣亮

▲展览区域©苏圣亮

▲展览区域©苏圣亮

▲南立面夜景©苏圣亮
项目图纸

▲场地平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平面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剖面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细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
项目名称:安仁古镇游客中心(廖维公馆改扩建)
项目类型:游客中心
设计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原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项目设计:2018.09-2020.01
完成年份:2022
项目负责人:李兴钢、刘振
项目经理:谭泽阳
驻场建筑师:郭文嘉
扩建部分:
建筑设计:郭文嘉、于安然
结构设计:何相宇、陈晓晴
机电设计:蒲域(电气)、刘洞阳(给排水)、汪春华、唐艳滨(暖通)
室内设计:曹阳、范小胜、张然、杨昊然、张爱爱
室内机电设计:李甲、张堉斌(电气)、刘子贺(给排水)、曹诚(暖通)
古建筑改造部分:
室内设计:郭佳、李耘乐、陈贤斌、何思洁
总图设计:高治、周清照
景观设计:关午军路璐冯然刘玢颖
景观机电设计:李甲张堉斌曹雷张丽
项目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
建筑面积:2877㎡
摄影版权:苏圣亮田方方任丽梅安仁华侨城(原状照片)刘振(原状照片)
合作方:成都大木古建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古建筑修缮设计)
客户:成都安仁华侨城仁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材料:灰砖、水泥板屋面、木饰面板、玻璃幕墙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215
金币
331387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3分钟前
安仁古镇游客中心(廖维公馆改扩建)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原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设计,是融合历史保护与当代功能的典范之作。以下是综合结果的关键信息梳理:

一、项目概况
项目定位
作为安仁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配套设施,游客中心依托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廖维公馆进行改扩建,承担景区咨询、购票、休憩、文化展示等综合服务功能。

建筑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3000㎡,其中:

新建部分(2000㎡):提供票务、智慧景区管理、规划展示、文创售卖等现代服务;
廖维公馆本体(1000㎡):修复后用于医务、警务、投诉调解及游客休憩。
二、核心设计理念
新旧共生
设计严格遵循 “最小干预、尊重历史”原则,保留公馆原有建筑结构、风貌及历史痕迹(如柱础、水塔、酒池、老墙),同时通过钢结构加固提升安全性。新建部分采用川西林盘庄园格局,以现代坡屋顶群与公馆形成空间对话,实现新老建筑的对比与融合。

空间重构

院落递进:延续公馆“前院-内宅院-后院”的四进院落布局,重塑传统归家礼序;
功能分区:通过空间流线分隔现代服务区与历史展示区,避免功能交叉干扰。
文化传承
保留公馆内三棵象征“万年将相”的百年楠木树,并提取民国公馆的中西合璧装饰元素(如青砖红瓦、西洋窗饰),呼应安仁古镇的多元建筑文脉。

三、历史保护与活化
廖维公馆背景:建于1941年,曾作为粮站、乡政府、养路段使用,修缮前已严重破损。项目投入500余万元进行保护性修复,使其成为国内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标杆案例。
文化价值:作为安仁27座民国公馆之一,公馆见证了近代川西家族兴衰与中西文化交融,修复后成为解读古镇历史的“活态博物馆”。
四、参观信息
位置: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景区入口处。
周边联动:游客中心与公馆老街、刘氏庄园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形成文化旅游动线,可乘坐铛铛车体验民国风情。
门票:游客中心及古镇核心街区免费开放,部分博物馆需购票(如刘氏庄园35元/人)。
五、设计团队与意义
主创团队:李兴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领衔的胜景几何设计研究中心,强调“胜景”与“几何”的空间辩证。
行业影响:项目开创了“文物保护+功能置换”的创新模式,为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提示:实际游览时,可重点关注公馆修复细节(如老墙与钢结构的结合处)及新建部分的坡屋顶群,感受设计对场地文脉的精准回应。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8-20 12:39重新编辑 ]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8672
金币
357700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1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安仁古镇游客中心(廖维公馆改扩建)项目是一项将历史建筑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以下是对该项目的几点评价:

1. 历史建筑的新生:
   - 廖维公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在荒废之后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改造,转变为一个集游客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这一转变不仅保留了历史建筑的风貌,也为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新旧建筑的和谐共存:
   - 设计团队采用了“修旧如旧,建新如新”的原则,既保护了既有建筑构件,又通过扩建部分的钢结构和轻质构造,实现了新老建筑的和谐共存。

3. 空间布局的巧妙设计:
   - 项目在原有三进宅院的基础上扩建为五进,延续并强化了坡屋顶建筑群的空间特征和建筑性格。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使用的需求。

4. 多功能社区活动场所的打造:
   - 新建的部分提供了室内外休憩空间,并与老建筑共同构成了多功能社区活动场所,使得游客和当地居民都能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

5. 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 项目用地周边有大片农田,设计充分利用了这一自然景观资源,使得游客中心与周围的田地景观相融合,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6.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 扩建部分的设计在保持传统坡顶形制的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建筑的抽象感。这种多面体量的设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

7. 项目图纸与设计细节:
   - 提供的项目图纸和细部设计展示了项目的复杂性和设计的精细程度,体现了设计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对项目的深入思考。

8. 项目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 作为中国新城镇发展的研究性样本,安仁古镇游客中心项目不仅提升了古镇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社区提供了活动空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安仁古镇游客中心项目是一次成功的历史文化建筑改造案例,它展示了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进行创新,以及如何将传统建筑融入现代生活中。这个项目为其他古镇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