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犹江·熹台:城市更新与文化融合的典范
望犹江·熹台项目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城中心区位,处于新老城区交汇的滨江 核心地带。该项目通过重塑城市与江岸空间关系,以当代语言融合山水意境与城市功能,营造了一处集商业、展览与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客厅,为上犹勾勒出一幅融合自然生态、开放共享与当代表达的滨水图景。
项目背景与设计理念
起点:以推进县域城镇化为契机
望犹江·熹台原址是上犹县著名的“老东门”农贸市场所在地,多年来作为市民日常买卖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随着旧市场的搬迁,犹江北岸的区位与景观价值得以激活,场地也迎来了城市更新的契机。其公共功能由传统市井空间转变为现代文化设施,承担起连接新老城区的城市节点角色,助力上犹县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实现市政设施完备、公共服务提升、农民就地城镇化规模扩大三大目标。
依江就势,江屋共筑
项目位于犹江北岸,建筑面积6544平方米。基地紧邻城市主干道,交通便捷,周边市政配套完善。北侧临街提供了主要出入口和广场空间,与城市街道友好衔接;南侧滨临上犹江,拥有江水转弯与三水汇流的开阔景观视野。场地南北高差明显,北高南低。这一地理优势和地形特征被设计巧妙利用:建筑布局顺应地势由街道向江岸逐级跌落,以退台式的平台消化高差,在临江一侧形成亲水的露天阶梯与观景平台,模糊了建筑与河岸的界线。
望江取景,层层入画
在建筑形态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点缀于建筑之上的三个观景“盒子”体量。它们仿佛从主体中生长出来的悬挑瞭望台,分别探向犹江交汇处的不同方向,将远近山水定格为流动的画卷。这些方盒子不仅作为观景平台为内部使用者提供了绝佳视野,更以各自错落的体块构成了沿江天际线的标志性轮廓。
功能布局与空间体验
城市的客厅,生活的舞台,文化的展场
建筑、景观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使望犹江·熹台以“文化中心+”的复合策略回应城市日常的多样需求,融汇了商业、阅读、展览、公共活动、交流休憩等多种使用可能,构建出一个既承载公共文化,又鼓励社交与日常停留的多元场所。它既是城市的文化会客厅,也是一座打开的生活容器,在不同时间段接纳不同人群的使用与参与。
空间布局
整体空间围绕三个核心角色展开:建筑底层与沿街界面构成“城市的客厅”,通过开放的入口与广场模糊街道与室内的边界,使市民可自由进入、驻足、交流;中部的共享中庭与活动平台则成为“生活的舞台”,在连续的路径中展开多样化的公共活动;而位于高处的观景盒子与部分封闭空间,则承担“文化的展场”角色,为静谧沉浸的观展与思考提供可能。
结语:江畔新生的城市诗篇
望犹江·熹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公共生活平台,不同年龄、兴趣、背景的人在此交汇,仿佛一座“不打烊”的剧场,每天都在上演城市生活的缩影。建筑空间内外交错模糊了界限,让路过和停驻的市民不经意间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农贸市场所在场域更新后,场地以另一种方式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节点,在延续场所开放性的同时,回应了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的愿景。作为“文化容器”与“城市舞台”,望犹江项目见证着一座小城的文化日常,最终成为江岸线上的风景,也成为人们心中集体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