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阅读
  • 3回复

[猎奇]鸟穿越大洋时如果没有停靠的地方,它如何休息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囚徒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458
金币
9912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20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25) —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条评分金币+23
姜谷粉丝 金币 +9 - 昨天 09:31
huozm32831 金币 +14 - 前天 20: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7088
金币
290598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5:35
鸟类在穿越大洋时如果没有停靠的地方,它们会采取一些特殊的策略来休息。例如,一些鸟类能够在飞行中掌握热气流和地形来节省体力,并且可以在飞行中定期小睡。此外,研究指出,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可能会改变飞行路线,以从最佳的上升气流和风力条件中获益,这有助于减少能量消耗。

对于那些必须连续飞行而没有中途停留可能性的鸟类来说,它们可能进化出了在飞行中进行半脑睡眠的能力,即只关闭半个大脑进入休息状态,而另一半大脑保持清醒,以便维持飞行并随时应对潜在的危险。这样的机制允许它们在长时间的飞行中获得必要的休息,同时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警觉。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鸟类如海鸥确实可以在海面上短暂停留,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种类的鸟类。因此,那些不能在水面上休息的鸟类就必须依赖上述提到的飞行技巧和生理机制来完成它们的长途飞行。


鸟类长途飞行的生理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以下是鸟类长途飞行的生理机制的解析:

1. 能量代谢与热调节
鸟类的飞行需要高效的能量代谢系统,利用脂肪和糖类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产生ATP。这种高效的能量转换机制确保了鸟类在长时间飞行中能够持续获得能量。此外,鸟类还具有高效的热调节机制,如羽毛的快速调整,保持体温在恒定范围内,以保证飞行时的生理稳定。

2. 肌肉系统与飞行关系
鸟类的飞行依赖于强壮的胸肌和快速的收缩能力。胸肌占体重的20%以上,其中主要是飞行肌,如胸大肌、胸小肌等,这些肌肉具有高度的代谢能力和功率输出特性。胸肌在飞行中起到关键作用,驱动翅膀上下拍打产生升力。

3. 骨骼结构与飞行适应性
鸟类的骨骼具有轻量化和中空结构的特点,增加了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效率。中空的骨骼结构减轻了体重,同时保持了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支持飞行中的各种生理活动。鸟类的肋骨与胸骨之间通过韧带相连,形成一个坚固的飞行支撑结构。胸骨发达,形成明显的龙骨突,为飞行肌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附着点,支撑胸肌的收缩,从而驱动翅膀的拍打

4. 神经系统控制
鸟类的飞行依赖于复杂的神经系统控制,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大脑中的运动皮层和小脑参与飞行控制,脊髓负责信号的传递和肌肉的协调,周围神经系统则感知飞行中的各种生理和环境信息。鸟类的视觉系统发达,能够感知飞行中的空气流动、物体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为飞行提供必要的感知支持。

5.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姿态
鸟类通过调整翅膀的形态和角度,结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产生升力和推力,从而实现飞行。不同的飞行姿态,如滑翔、盘旋、俯冲等,能够适应不同的飞行环境和任务需求。鸟类的翅膀形状和表面结构具有高效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如前缘的切削和后缘的上翘,能够产生升力和推力,支持飞行。

6. 羽毛形态与排列
不同种类的鸟类羽毛形态各异,排列方式也不同,这直接影响到鸟的飞行能力和飞行方式。例如,鹰类具有宽大的翅膀和较长的尾羽,适合进行高空滑翔和盘旋;而蜂鸟则具有极短且密集的羽毛,使其能够在空中悬停和倒退飞行。

综上所述,鸟类长途飞行的生理机制是一个多方面的协同作用,涉及能量代谢、肌肉系统、骨骼结构、神经系统、空气动力学和羽毛形态等多个方面。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鸟类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完成长途飞行。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07-25 15:37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20: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UID: 2158359

发帖
177
金币
248
道行
6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3(小时)
注册时间: 2023-03-04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6:25
鸟类长途飞行的生理机制是一个多方面的协同作用,涉及能量代谢、肌肉系统、骨骼结构、神经系统、空气动力学和羽毛形态等多个方面。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鸟类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完成长途飞行。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20: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2039
金币
306676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8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17:31
  长距离飞行鸟类的休息策略

  在2024年的12级飓风“奇多”中,一只小军舰鸟(Fregata minor)以每小时418公里的速度穿越风暴眼,连续飞行27天,仅休息42分钟,成功完成了相当于绕赤道一圈半的航程。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军舰鸟卓越的飞行能力,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些长距离飞行鸟类如何在迁徙过程中休息的好奇。

  1. 空中休息技巧

  1.1 军舰鸟的滑翔与气流利用

  军舰鸟在跨海旅行中,巧妙地利用了大气环流和积云下的上升气流。它们能够锁定赤道无风带外围的顺时针气流,搭上“大气环流高铁”。幼鸟首次迁徙就能精准定位数千公里外的气流带,如同自带GPS导航。此外,军舰鸟还会利用积云下的上升气流盘旋至4000米高空,再滑翔60公里,耗能仅为挥翅飞行的3%。这种飞行模式不仅节能,还能帮助它们在逆风段缩至最短,顺风段全速冲刺,从而穿越风暴。

  1.2 信天翁的滑翔技巧

  信天翁,尤其是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是另一种飞行高手。它们的翼展可达3.7米,利用斜坡滑翔原理,每下降1米可前进23米,日均飞行900公里却几乎不拍翅。信天翁的滑翔模式更像优雅的滑翔机,它们利用地球西风带环绕南极圈,每年绕飞三圈(超12万公里),相当于每年送自己上月球。此外,信天翁的42℃体温烘烤羽毛形成微型热气流,在低温海面上能够形成一个“隐形上升通道”,让自己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飞行都不太费力。

  2. 半脑睡眠能力

  2.1 单半球慢波睡眠(USWS)

  当大海没有一片陆地可供停靠时,睡眠便成了鸟儿们放松身体的最佳选择。军舰鸟和信天翁等长距离飞行鸟类具备半脑睡眠能力,即单半球慢波睡眠(USWS)。这种睡眠模式下,左右脑交替进入睡眠模式,左脑沉睡时右脑监控飞行方向,右脑休眠时左脑警惕天敌。这样既能保证飞行的稳定性,又能得到有效的休息。

  2.2 7秒微睡眠

  鸟类的快速眼动睡眠(REM)进入得非常快,且持续时间仅为7秒。期间头部短暂下垂但翅膀保持平衡,避免坠海。当它们需要长距离跨海时,一天只需要睡42分钟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精神,最关键的是在少睡眠的阶段它们的脑细胞几乎是零损伤的。信天翁更进一步,在跨海长距离飞行时直接关闭90%脑区活动,仅保留脑干维持基础飞行反射,堪称“飞行僵尸模式”。

  3. 跨海求生三件套

  3.1 落“地”党

  许多海岛是海鸟们迁徙时主要的停靠点。此外,海洋运输业发达,各大洋中几乎都有货轮的身影,这些货轮以及其他船只也成为它们短暂休息的落脚点。

  3.2 躺平

  信天翁等鸟类会利用皮下特化的气囊增加身体浮力,在海面上漂浮休息。睡觉时身体40%露出水面,避免鼻孔进水。数百只信天翁还会围成“海面浮岛”,靠群体震慑鲨鱼。

  3.3 双刃剑

  海鸟还能借助人类的垃圾来实现海洋上休息,尤其是塑料垃圾。然而,塑料垃圾是把双刃剑,因为许多海鸟会误食,一旦误食跟胃液发生反应后的塑料会让海鸟丧命。

  结语

  长距离飞行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无论是军舰鸟利用气流滑翔、信天翁优雅的滑翔技巧,还是它们独特的半脑睡眠能力,都让这些鸟类能够在跨越大海的过程中保持高效和安全。正如黑背信天翁“智慧”所展示的那样,“飞行者的宿命,是永远信任下一股气流。”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20: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