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996
金币
915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5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2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31
当前,高校积极探索推进数智育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已渐成风潮。有的高校创建数字思政课教师形象,拓展“主课堂+云课堂+实践课堂”多维思政育人矩阵;有的上线“四史”教育虚拟仿真课程,师生戴着VR眼镜即可重“走”长征路。善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的共融互通,为思政课建设打开了新空间。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崛起,带来新的技术、能力、认知和思维,让人们的生活跑步进入“数智化生存时代”。数智化对知识获取方式、教育方式有着深刻影响,数智赋能教育趋势显著。以数智化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融合,有助于营造网络育人新生态,也是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数智时代的万物互联属性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随身而动”和“随时在线”两大特性,方便通过在线连接获取资源。数智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已习惯通过在线连接获取和使用几乎所有资源。学生生活从现实世界延伸到数字世界,通过数智技术与现实世界相互连接、深度互动、融为一体,数智化时空的改变,意味着要构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

  数智赋能的本质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运行方式。在思政教育场景中,通过数智技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创新,将教育世界的现实逻辑和数智世界的底层逻辑对接,帮助思政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进行思政教育的系统重塑和结构再造,实现资源拓展、体验优化和效率提升。

  数智技术赋能下,内容生产从学徒式、经验化、单线性变为爆发式、快速化、多线性,大幅降低了内容生产成本,明显提升了效率,内容呈现形式更具科技感、创意性和趣味性。在数智技术面前,人人都能成为内容生产者。各种智能生成软件让内容生产变得简单易得,以往只有资深人士和专业团队才能做到的事,如今貌似一个人就能完成。在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生产范式下,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从内容生产者化身为内容架构师,主动拥抱数智技术,做到守正创新。

  数智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采集和分析,分析结果反过来成为提升第一课堂的抓手,教师可利用学情分析有的放矢地设计教育内容,再对教育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教学样态上,AI数字人、直播技术的创新尝试使得教育场景更加形象生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XR)等技术的应用,让创造全景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成为可能。从课堂结构来看,数智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线学习、实时调研、移动研讨等课堂方式,涌现出智慧课堂、网络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课程、虚拟教研室等多样化形式。数字共享平台将教学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智资产,助力构建起丰富的知识理论库、教学资源库、实践资料库。

  数智时代技术加速迭代,这对思政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是一个挑战。思政课教师须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对数智技术动态的敏感度,提升数智素养和创新能力,如此方能更从容地应对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开拓新时代网络思政建设新局面。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1623
金币
303180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32
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新时代教育的创新与挑战

当前,高校积极探索推进数智育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已渐成风潮。这一趋势不仅为思政课建设打开了新的空间,也为教育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数智化对教育方式的深刻影响

数智化对知识获取方式、教育方式有着深刻影响。数智赋能教育趋势显著,以数智化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融合,有助于营造网络育人新生态,也是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数智时代的万物互联属性

数智时代的万物互联属性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随身而动”和“随时在线”两大特性,方便通过在线连接获取资源。数智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已习惯通过在线连接获取和使用几乎所有资源。学生生活从现实世界延伸到数字世界,通过数智技术与现实世界相互连接、深度互动、融为一体,数智化时空的改变,意味着要构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

数智赋能的本质

数智赋能的本质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运行方式。在思政教育场景中,通过数智技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创新,将教育世界的现实逻辑和数智世界的底层逻辑对接,帮助思政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进行思政教育的系统重塑和结构再造,实现资源拓展、体验优化和效率提升。

内容生产的变革

数智技术赋能下,内容生产从学徒式、经验化、单线性变为爆发式、快速化、多线性,大幅降低了内容生产成本,明显提升了效率,内容呈现形式更具科技感、创意性和趣味性。在数智技术面前,人人都能成为内容生产者。各种智能生成软件让内容生产变得简单易得,以往只有资深人士和专业团队才能做到的事,如今貌似一个人就能完成。在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生产范式下,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从内容生产者化身为内容架构师,主动拥抱数智技术,做到守正创新。

个性化教学与沉浸式体验

数智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采集和分析,分析结果反过来成为提升第一课堂的抓手,教师可利用学情分析有的放矢地设计教育内容,再对教育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教学样态上,AI数字人、直播技术的创新尝试使得教育场景更加形象生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XR)等技术的应用,让创造全景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成为可能。

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从课堂结构来看,数智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线学习、实时调研、移动研讨等课堂方式,涌现出智慧课堂、网络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课程、虚拟教研室等多样化形式。数字共享平台将教学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智资产,助力构建起丰富的知识理论库、教学资源库、实践资料库。

对思政教师的挑战

数智时代技术加速迭代,这对思政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是一个挑战。思政课教师须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对数智技术动态的敏感度,提升数智素养和创新能力,如此方能更从容地应对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开拓新时代网络思政建设新局面。

结语

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数智技术的应用,思政课教学将更加生动、有趣、高效,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742
金币
287867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1:12
数智化浪潮下思政课建设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向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数智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为思政课建设打开了新空间。数智技术不仅带来教学手段的迭代升级,更驱动教育理念、资源建设、教师素养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深度融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全新支撑12。

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维度
教学内容一体化:构建螺旋上升的育人体系
数智技术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打破学段边界,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作为整体工程系统设计。借助智能分析工具,教师可精准定位各学段教学目标与内容,建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确保各阶段立德树人任务的纵向贯通。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辅助设计从价值观启蒙(小学)到意识形态认同(中学)再到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的衔接方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2。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打破时空与场域限制
依托数智化教育平台,优质思政资源得以跨区域、跨学校流动,展现非排他性和溢出性特征。教师可通过联合备课、教学研讨实现资源共创,学生则能通过智能化学习环境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用可学。例如,建立涵盖理论经典、红色文化、时政热点的思政数据库,形成分主题、分层次的资源矩阵,满足师生精准检索与个性化学习需求23。

师资队伍协同发展:推动优势互补与能力升级
数智技术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理论提升与经验分享的智能终端,促进不同学段教师优势互补。高校教师可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成果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思想性,基础教育教师则可通过学情分析反哺高校教学的亲和力。此外,智能备课系统能辅助教师快速整合资源、设计教学方案,缓解部分地区教师缺编、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2。

实践育人虚实融合:拓展思政教育场景边界
通过虚拟仿真实践平台,数智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践教育资源不均、协同不足的问题。例如,开发红色教育基地“云参观”系统,学生可足不出户参与沉浸式研学;搭建云端实践基地,开展远程志愿服务与社会调研,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不同学段可围绕同一主题设计差异化实践方案,通过“大手拉小手”的联合实践强化价值观养成的连贯性23。

数智技术驱动的教学模式创新
精准化教学:实现“一人一策”的因材施教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如在线时长、互动频率、测试成绩等),智能算法可分析其知识盲区与兴趣偏好,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侧重案例教学,针对文科生强化理论深度,通过分众化内容供给提升教学针对性34。

沉浸式体验:激活全感官学习感知
借助文生视频、数字孪生等技术,课堂教学可实现从“单向灌输”到“互动参与”的转型。教师通过可视化展示、虚拟场景模拟等手段增强内容感染力,学生则能在虚拟环境中“亲历”历史事件、感悟红色文化,提升价值认同的深度4。

全流程评价:构建动态化育人反馈机制
数智技术支持下的评价体系可覆盖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全流程,结合观点表达逻辑性与价值倾向分析,形成综合性评价报告。这一机制不仅能精准评估教学效果,还能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学生调整学习方向提供数据支持3。

数智赋能的挑战与应对方向
尽管数智技术为思政课建设带来显著优势,但其应用仍需避免“技术万能论”。未来需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坚守思政教育的价值内核,防止技术工具消解教育温度;二是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学生行为数据的采集与使用;三是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避免技术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