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持续加码可控核聚变领域投资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规模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次成立仪式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申彦锋共同为中国聚变公司揭牌。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出席。
1. 投资背景与规模
中国核电在7月22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将投资10亿元参股聚变公司,持有6.65%的股权。此次交易涉及的总投资金额约为114.92亿元,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2. 投资方背景
- 中核集团:作为聚变公司的原全资母公司,中核集团在核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和建设经验。
- 中国核电:作为中核集团的子公司,中国核电在核电站建设和运营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 中国石油:作为传统能源巨头,中国石油的参与显示出其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决心。
-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作为国家级产业投资平台,其参与凸显了政策层面对可控核聚变的战略定位。
- 其他参与方: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加入,形成了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资本运作、产业应用全链条的深度融合。
3. 战略意义
- 政策支持:此次投资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体现了政府对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高度重视。
- 技术突破:中国在高温超导带材、托卡马克装置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此次投资将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
- 国际竞争:中美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的布局旨在抢占全球能源技术的制高点。
4. 市场前景
- 市场规模:据中信证券测算,全球聚变产业市场规模将在2050年突破40万亿美元,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的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 环保效益:可控核聚变几乎不产生放射性废物,对环境友好,符合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
5. 产业链协同
- 材料与设备: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千米级高温超导带材将托卡马克装置的制造成本降低40%;中核集团旗下核西物院开发的钨铜复合材料使偏滤器寿命提升至国际水平的2倍。
- 工程建设:东方电气集团承建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结论
国家队持续加码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投资,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这一前沿技术的重视和支持,也为我国在国际能源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可控核聚变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