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771
金币
539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4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08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赋予网络媒体新的发展空间,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因变而变。继续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防火墙”,首要的是把握智媒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特征。

  传播主体模糊性与目标受众精准化。在过去,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需要依赖某些非政府组织物色相关人士,使之成为西方“普世价值”的“传声筒”,此种操作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得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三重身份可以实现不同切换。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无须亲自下场,其借助训练出的人工智能助手或“机器人”就可以编辑创作独特“风格化”、虚无化的短视频,并实现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开传播;另一方面,借助算法加持,通过分析通信、金融交易和社交媒体等数据,能够精准识别潜在目标群体,并结合年龄职业、文化背景乃至浏览习惯、认知偏差、情绪状态,定向传输甄选内容。人机协同催生出的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新型传播生态,通过制造“信息茧房”,目标投递更“精准”,较之于传统传播方式危害性更大。

  传播内容隐晦性与传播媒介可视化。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媒介以图像、视频、符号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可视化特征。从信息源看,除了传统的历史文艺著作和影视剧,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现实技术乃至表情包、虚拟形象等非语言符号的数字化重构开始扮演传播“主角”,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间成为“主场”。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还可以凭借人工智能驱动的开源系统,多模态识别文字、图像、视频中的情绪倾向和行为模式,并整合暗网交易、移动支付等数据技术,炮制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阶层分化、地域冲突等各种社会风险相关的历史叙事等,间接劝诱受众悬置或消解整体历史认知。

  传播话语中性化与传播意图极端化。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倾向于伪装成超越利益之争的局外人,以所谓“中性”的数据、图表、图像来“实证”历史,以“有图有真相”“不言自明”来“品评”历史,达到降低读者戒备心、增强迷惑性、渗透不良价值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操控图像加工、图像认知、个体与图像的意识互动及图像的情感动员机制,在图像的生产环节、语义表达和意义阐释中掺入更多主观价值,使之成为新型意识形态操控的符号载体。此外,借助图像进行“表演性”批判,妄图消解文化认同和主流意识形态,建立有利于其观点传播的话语和价值体系。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802
金币
289733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5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08
  智媒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传播主体模糊性与目标受众精准化

  - 主体模糊性:过去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依赖特定人士,成本高、效率低。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身份可切换。鼓吹者无需亲自下场,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助手或“机器人”,就能编辑创作虚无化的短视频,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传播。

  - 受众精准化:借助算法分析通信、金融交易和社交媒体等数据,能够精准识别潜在目标群体,并结合其年龄职业、文化背景、浏览习惯、认知偏差、情绪状态等,定向传输甄选内容。这种人机协同催生的传播生态,通过制造“信息茧房”,使目标投递更精准,危害性更大。

   传播内容隐晦性与传播媒介可视化

  - 内容隐晦性: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内容不再直接否定历史,而是变得更加隐晦。鼓吹者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开源系统,多模态识别文字、图像、视频中的情绪倾向和行为模式,并整合暗网交易、移动支付等数据技术,炮制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阶层分化、地域冲突等各种社会风险相关的历史叙事,间接劝诱受众悬置或消解整体历史认知。

  - 媒介可视化:其传播媒介以图像、视频、符号为主,呈现出明显的可视化特征。除了传统的历史文艺著作和影视剧,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现实技术乃至表情包、虚拟形象等非语言符号的数字化重构开始扮演传播“主角”,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间成为“主场”。

   传播话语中性化与传播意图极端化

  - 话语中性化:历史虚无主义鼓吹者倾向于伪装成超越利益之争的局外人,以所谓“中性”的数据、图表、图像来“实证”历史,以“有图有真相”“不言自明”来“品评”历史,达到降低读者戒备心、增强迷惑性、渗透不良价值的目的。

  - 意图极端化:操控图像加工、图像认知、个体与图像的意识互动及图像的情感动员机制,在图像的生产环节、语义表达和意义阐释中掺入更多主观价值,使之成为新型意识形态操控的符号载体。此外,借助图像进行“表演性”批判,妄图消解文化认同和主流意识形态,建立有利于其观点传播的话语和价值体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591
金币
276802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9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8小时前
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征
在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出的主要传播特征:

1. 传播主体模糊性与目标受众精准化
在智媒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非政府组织或特定个人,而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传播主体的模糊化。人工智能助手或机器人可以编辑创作独特的短视频,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传播,使得传播者的真实身份更加难以追踪2。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者能够精准识别潜在的目标群体,结合个体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浏览习惯等因素,定向传输甄选内容,使传播效果更加显著2。

2. 传播内容隐晦性与传播媒介可视化
智媒时代的传播内容更加隐晦,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者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数据、图表、图像等来实证历史,降低读者的戒备心,增强迷惑性2。传播媒介方面,除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视频、符号、表情包、虚拟形象等非语言符号的数字化重构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使得传播内容更加可视化和生动12。

3. 传播话语中性化与传播意图极端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话语趋向中性化,传播者伪装成超越利益之争的局外人,以所谓中性的数据、图表、图像来品评历史,达到降低读者戒备心、增强迷惑性、渗透不良价值的目的2。然而,尽管话语中性化,其传播意图却是极端化的,旨在悬置或消解整体历史认知,达到否定历史真相和客观事实的效果2。

4. 传播手段商业化,增强了传播的危害性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手段逐渐商业化,通过将虚假历史观点和信息包装成各种形式的产品或服务,如出版物、纪录片、网络视频等,进行商业化的运作,从中获得经济利益4。这种商业化趋势不仅扩大了传播平台,还加剧了信息霸权的产生,使得虚假历史观点更容易获取公众的关注4。

5. 传播范围跨国化,影响力向国外延展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呈现出跨国化的趋势。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出版物、网络和社交媒体可能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内容,对我国社会和文化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国家可能使用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政治宣传的手段,通过否认或歪曲历史事实,达到某种政治目的4。

综上所述,智媒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具有传播主体模糊化、目标受众精准化、传播内容隐晦化、传播媒介可视化、传播话语中性化、传播意图极端化、传播手段商业化和传播范围跨国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更加隐蔽、广泛和具有危害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