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回顾
2025年5月25日晚,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开赛。这次比赛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大赛结构
大赛分为表演赛和竞技赛两大板块:
1. 表演赛:
- 挑战传统体育项目:人形机器人挑战传统体育项目格斗,通过单机特技、群体对抗等环节,结合灯光与音乐编排,充分展现其协同控制与动态响应能力。
- 技术编排:研发团队通过技术编排与灯光、音乐配合,展现人形机器人的群体编排与实时协同能力。
2. 竞技赛:
- 四支参赛队伍:由不同领域的操控者组成的四支队伍,通过实时操作宇树G1机器人展开多轮格斗比拼。
- 控制方式:操作员主要通过语音控制、遥控控制两种方式实现机器人的“对打”。
技术亮点
- 宇树G1机器人:
- 规格:身高约130cm,体重约35kg;电池续航约2小时,最高移动速度达2米/秒。
- 视觉系统:搭载深度相机,实现180°广角视野。
- 平衡与恢复:具备快速恢复平衡和自主起身的能力。
- 比赛规则:
- 积分制:共3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根据3个回合累计总积分,积分高的队伍获胜。
- 得分方式:击中头部和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击中四肢不计分。
- 扣分规则: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扣10分,该回合结束。
比赛过程中的技术挑战
- 实时动态反应速度:格斗对实时动态反应速度的要求更高,机器人需要灵活做出挥拳、踢腿等动作,需要调动多个关节。
- 速度与恢复能力:对机器人的速度要求很高,如在被打倒时需快速起身,还需要根据场上形势进行灵活调整。
- 感知与算法:对操作者、感知能力和算法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意外情况
在蓝方与红方机器人的激烈交锋中,蓝方机器人一记大力勾拳落空,由于惯性向前扑去,直接冲出了擂台范围,恰好冲向场边正在专注观赛、准备随时介入判罚的裁判。好在裁判并未受伤,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将失控机器人控制住,比赛也短暂中断。经紧急调整,比赛恢复正常。
比赛结果
最终,名为AI策算师的机器人斩获冠军。这次比赛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也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未来展望
这次比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