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4阅读
  • 3回复

[猎奇]传说秦始皇陵中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这里的人鱼膏究竟是什么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436
金币
10640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5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25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5-21) —

长明灯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特殊”物品,它经常被放置在神像、佛像之前或者古代君王、达官贵人的陵墓中,由于这种“长明灯”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一经点燃可以长久不灭,甚至有人称其为“千年长明灯”,人们借助“长时间的明亮”,或寓意人死后可以照亮犹如生前的辉煌,或在神佛面前寄托理想和信念,请求神佛的庇护。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关于盗墓小说中,往往都会有长明灯的描述,遇到人们进入墓葬以后,便会看到在中心墓室中,会有长明灯亮起,而根据埋葬主人去世时的时间推算,很容易给人一种长明灯已经燃烧数千年的印象。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为神秘的墓葬之一,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也经常被人们提起,而且在有的古文献中还记载,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所使用的“燃料”是人鱼膏,也就是用“人鱼”熬出来的膏油。


比如,《搜神记》中对“人鱼”就有相应的描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不过《搜神记》是我国一部古代的神话题材小说,肯定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

又如,在《史记集解》中,有一句话又对“人鱼”进行了描述,即“人鱼似鲇,四脚”,即好像鲇鱼、拥有四只脚的动物,这和我们之前对“美人鱼”的理解和想象有一定的差距,四只脚的鱼,从目前现存的动物来看,也只有娃娃鱼了。


后来,在《异物志》古籍中,对“人鱼”又有了更全面的“阐述”,即“人鱼似人形,长尺余”、“皮利于鲛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始皇冢只以人鱼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这几段描述,传递给我们几个信息,即“人鱼”长得的确像人,不过要比人的身高小很多;人鱼的皮要比鲛鱼(鲨鱼)对人们更为有用;脖颈处有小穿孔;生活在东海区域等等。这些信息,基本上就可以将娃娃鱼排除了,而鲸鱼的形态特征与之相比则更为符合。


从现代科学的研究来看,由鲸鱼的脑油的确可以提炼出“膏油”,甚至还可以做出蜡烛,毕竟它是由比较容易燃烧的有机物所组成。经测试,由鲸鱼的脑油做出的蜡烛,在烛芯适中的情况下,每8克左右可以燃烧1个小时,按照这个速度换算的话,每立方米的这种鲸鱼脑油可以支持燃烧4000天左右。


但是,要想墓葬中长明灯持续燃烧数千年,这里面就存在几个很难解释得通的“问题”。一个是数量的问题。即使鲸鱼脑油燃烧消耗得比较慢,但要想几千年都在燃烧,那么墓葬中起码得准备好几百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即使排除它的保质期限,墓葬中又如何有那么大的空间去存放这么多的物质呢?况且,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影视中,抑或人们口口相传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都是一个“灯”具的形态,几千立方米的“灯芯和灯油”是什么概念?


第二个问题就是燃烧的可持续性问题。即使我们假设墓葬中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么多“灯油”,那么按照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来衡量,可燃物具备了,达到燃点我们也姑且认为可以成立,那么助燃剂从哪里来?一方面,高规格的墓葬为了确保尸体不腐烂,往往都采取严格的密封处理,根本不可能让墓葬与外界保持时刻的通风状态,空气进不来,墓葬空间中当原有的氧气因燃烧或者其它因素被消耗掉以后,便不再存在着可供支持燃烧的助燃剂了,要想长期燃烧甚至达到持续千年的水平,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有专家提出,“长明灯”并非一直亮着,而是在鲸鱼脑油里面掺杂着一些其他物质,当空气中拥有一定的氧气时,这些物质就会发生燃烧,从而带动鲸鱼脑油也跟着燃烧;而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时,便会自动熄灭。这种假设,可以很好地解释上述两个疑问,只有在墓葬中的氧气含量比较充足时,长明灯才会燃烧,从而一方面解决了数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打开古墓时长明灯仍然亮的问题。


而掺杂的物质,很多专家解释说,黄磷(也叫作白磷)符合“添加剂”的标准,由于燃点较低,只有不到40摄氏度,所以在室温条件下,只要是氧气充足,便很容易发生自燃。将黄磷与其他一些易燃物质有效混合后,同时还能解决其易挥发的问题,这个技术在古代相信也能够被很多人所掌握,通过不同的配比组合而成,最后掺杂在鲸鱼脑油中,即可实现“自主”、“自动”燃烧。


因此,如果长明灯真的存在,果真是由鲸鱼脑油而制成,那么它的“长明”机理,很有可能就是添加了适量的黄磷,当人们打开墓葬之后,外界的空气随之而进入墓葬中,从而激发了新一轮的黄磷自燃,给人们一种墓葬中的灯一直在燃烧的错觉。

1条评分金币+14
huozm32831 金币 +14 - 05-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poli923

UID: 1382715

发帖
1615
金币
71
道行
334
原创
30
奖券
70
斑龄
0
道券
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14
最后登录: 2025-07-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5-21
就是海豹海豚一类动物的油脂提取的。燃烧效果比较好。胶状物。比植物油液体的好保存,有比较哺乳动物油脂流动性好
1条评分金币+4
huozm32831 金币 +4 - 05-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6746
金币
287877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12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5-21
传说秦始皇陵中长明灯所用“人鱼膏”的探究
关于“人鱼膏”的传说解读
在传说中,人鱼膏指的是鲛人的油膏。鲛人即我们常说的美人鱼,在文艺作品中多有出现。传说秦始皇掌权后,命人四处捕杀鲛人并熬成油使用。但从科学角度看,目前从未发现过美人鱼这种生物,此类传说意在反映秦始皇残暴肆虐的历史形象。

“人鱼膏”的不同说法
鲸鱼油
科学研究表明,所谓的鲛人油实际上可能指的是鲸鱼油。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将鲸鱼油作为燃料。实验数据显示,鲸鱼油相较于普通燃油耐性较高,若给一盏油灯匹配一立方的鲸鱼油,其燃烧寿命可达5000天之多,约15年。美国科学家对灯油进行实验室检测,发现其原料是鲸鱼分泌的油脂,其中含有的黄磷作为缓化剂,与易燃物混合可放慢燃烧过程、延长燃烧时间。另外,历史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嬴政东游时射杀海中巨鱼“蛟”,放到现在来看符合特点的很可能是抹香鲸,且海中靠声呐系统捕捉猎物的动物(如海豚)有储油腔,所以有人推测用人鱼膏可能就是抹香鲸的鲸油。

娃娃鱼油
有观点认为人鱼膏来自娃娃鱼。《广志》详细描述了所谓的人鱼:“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娃娃鱼叫声似小儿啼哭,符合古人对“人鱼”的部分描述特征,但目前这一说法在相关研究中支持证据相对较少。

鲛人的脂肪或脑中脂类
传说中,人鱼膏也可能是鲛人的脂肪或脑中脂类。鲛人被认为是远古人类的一个分支,一部分人类祖先选择居住于水边,逐渐进化为适应海中生活的形态,其双腿进化为鱼类的鳍状结构。但鲛人数目稀少、极善水性且不易捕捉,要让其感伤落泪获取油脂也十分困难。不过海边渔夫都有捕捉人鱼的可能,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征伐百越等小国时,有可能在海边发现一定数量的鲛人并带回咸阳,杀害后充当墓穴灯油。

“人鱼膏”长明的科学解释
美国科学家认为秦始皇陵油灯千年不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灯油中存在罕见的缓化剂,灯油原料为鲸鱼分泌的油脂,其中的黄磷可放慢燃烧过程、延长燃烧时间;二是灯芯中含有易燃物,陵墓封闭时内部氧气极少无法燃烧,开启瞬间外部氧气涌入,灯芯中的白磷燃点极低,使长明灯再次亮起,造成千年不灭的假象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5-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1633
金币
303203
道行
2004
原创
2406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9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2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5-21
长明灯的历史与科学解析

长明灯,作为自古以来的一种特殊物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还引发了人们对其长久不灭的燃烧机制的强烈好奇。以下是对长明灯的多角度详细解析:

历史与文化寓意

- 历史渊源:长明灯常被放置在神像、佛像前或古代君王、达官贵人的陵墓中,象征着人死后的辉煌或寄托着对神佛的信仰与祈求。
- 文化寓意:其长时间的明亮,寓意着人死后灵魂仍能照亮生前的一切,或在神佛面前寄托着人们的理想与信念。

长明灯的描述与传说

- 盗墓小说中的描绘:在盗墓小说中,长明灯往往被描述为在墓葬中心亮起,给人一种已燃烧数千年的印象。
- 秦始皇陵的长明灯:作为历史最悠久、最神秘的墓葬之一,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尤为引人注目。古文献记载其燃料为“人鱼膏”,即用人鱼熬出的膏油。

对“人鱼膏”的探讨

- 《搜神记》的描述:将人鱼描绘为水居、如鱼、能织绩的神话生物,并提到其眼泪能化为珍珠。
- 《史记集解》的记载:描述人鱼似鲇、四脚,与我们的传统想象有所不同。
- 《异物志》的阐述:更全面地描述了人鱼的特征,如人形、长尺余、皮利于鲛鱼等,这些信息与鲸鱼更为吻合。

现代科学对长明灯的研究

- 鲸鱼脑油:现代科学证实,鲸鱼的脑油可以提炼出膏油,甚至制成蜡烛。测试表明,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燃烧时间长,但要想持续数千年仍面临挑战。
- 数量与可持续性问题:即使鲸鱼脑油燃烧消耗慢,但几千年持续燃烧所需的数量巨大,且墓葬空间有限,同时燃烧需要氧气作为助燃剂,而高规格墓葬往往密封良好,氧气不足。

专家解释与假设

- 非持续燃烧:专家提出,长明灯并非一直亮着,而是鲸鱼脑油中掺杂了其他物质,如黄磷,当空气中氧气充足时才会燃烧。
- 黄磷的作用:黄磷燃点低,易自燃,与其他易燃物质混合后可解决易挥发问题。这种技术在古代可能已被掌握,通过不同配比组合,掺杂在鲸鱼脑油中,实现“自主”、“自动”燃烧。

结论

长明灯作为古代文化的一种象征,其长久不灭的燃烧机制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然而,通过现代科学的解析,我们可以推测其“长明”机理很可能与鲸鱼脑油中掺杂的黄磷等易燃物质有关。当人们打开墓葬,外界空气进入,激发了黄磷的自燃,从而给人一种墓葬中的灯一直在燃烧的错觉。这一解释不仅解决了长明灯持续燃烧的数量与可持续性问题,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5-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