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存在假冒伪劣情况,并非仅浓度差异
肥料是有假的,“一分钱一分货,肥料不分真假,只有浓度高低”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当下农资市场比较混乱,一些不良企业为谋取暴利,会生产和兜售假冒伪劣肥料,给农民带来重大损失。以下从多方面为你说明肥料存在真假之分:
从肥料标准角度
正规企业的正规产品,在化肥外包装袋上都会标有具体详细的肥料名称、商标、规格等级、净含量、养分含量、生产商地址、电话、生产批号和执行标准等信息。缺少任何一条都可视为假货。而且不同种类的肥料有对应的国家执行标准,如尿素、磷酸二铵等都有严格规范要求,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就是假肥料。例如,磷酸二铵的国家执行标准是GB10205 - 2009(含磷量合格品最低不得低于39.0%),凡是标注的不是这个国家标准或者磷含量低于39%的都是假货。
从常见假肥料类型角度
市场上存在很多巧立名目的假肥料。比如所有磷酸三铵、三铵、三胺肥料,全世界都没有该类肥料的生产登记标准,因为三铵类肥料在常温下就会分解成二铵,根本不适合做商品肥料使用;还有外包装上写有有机尿素、优肽尿素等名称的尿素,以及改叫硫酸铵锌、稀土硫酸铵锌等名字的硫酸铵,都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从辨别方法角度
有多种方法可以辨别肥料真假,这也说明肥料存在真假之分。如“看、摸、嗅、烧、湿”等方法:
看:主要看肥料的外包装、颗粒度和颜色。正规生产的肥料外包装规范、结实,标注信息齐全。再看检验报告和包装说明是否一致,总养分含量是氮、磷、钾的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不应计入
摸:把肥料放在手中用力握一握,按压、转动,握在手中有油湿感且颗粒均匀光滑的可能是真的,干燥、颗粒大小不一致、表面粗糙的可能是假的。
嗅: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识别肥料,如碳酸氢铵有极浓的氨味,硫铵有酸味,过磷酸钙也有酸味。
烧:把肥料样品加热或者燃烧,通过燃烧的情况、产生的烟雾、熔融的情况、残留物的情况进行识别。如少量碳酸氢铵加热,呈沸腾状且冒出大量具有强烈氨味的白烟,勺中有少许黄色结晶体是真的。
湿:通过肥料的溶解性进行识别,如将尿素放在玻璃杯里,倒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在水中是真的,出现沉浊物就是假的。
上述肥料是有真假之分的,不能简单认为只有浓度高低的区别。在购买肥料时,农民朋友一定要谨慎,仔细辨别,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肥料。
肥料掺假常见手段
肥料掺假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肥料掺假手段:
1. 包装袋上文字标示不清
一些不法厂商会在肥料包装袋上使用模糊的文字标示、不规范的文字标示、乱编乱改乱写文字标示、偷漏关键文字标示,以此来销售不合格、不达标的肥料。
2. 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
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3. 掺杂杂质
掺杂肥料通常在原料中掺入沙子、泥土、石粉等杂质,使得肥料重量增加而实际养分含量不高。有时还可能掺入对农作物有害的物质。
4. 假冒伪劣肥料
假冒伪劣肥料是指无生产许可证或假冒其他正规肥料企业的产品,质量低劣,无法满足正常施肥需求。这类肥料通常采用劣质原料制作,养分含量不足,甚至不含有效成分。其包装标识模糊,常常出现错别字和错误的执行标准。
5. 假冒进口肥料
假冒进口肥料是指假冒正规进口肥料企业的产品,以欺骗消费者。有些甚至将国产肥料伪装成进口肥料。
6. 虚假宣传肥料
虚假宣传肥料是指肥料产品的宣传信息与实际不符,误导消费者。其宣传手段包括广告、宣传册和网络宣传等。
如何辨别肥料真假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辨别肥料的真伪,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辨别方法:
1. 检查标志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标志。检查这些信息是否齐全和清晰是辨别肥料真伪的第一步。
2. 检查包装袋封口
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3. 观察肥料外观
肥料的外观也是辨别真假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观察肥料的颜色、形状、颗粒大小等特征来判断。如果颜色不均匀或者颗粒大小不一,很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另外,还要注意观察肥料中是否含有杂质,如沙子、泥土等,这些杂质会影响肥效,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依据。
4. 闻气味和尝味道
通过闻气味和尝味道可以初步判断肥料的真假,一般来说,合格的肥料应该具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和味道。另外,可以取少量的肥料尝一下味道,如果味道过于苦涩或者没有明显的味道,也很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5. 燃烧实验
通过燃烧实验可以初步判断肥料的真假,一般来说,合格的肥料在燃烧后会呈现出明显的黑色炭状物质。如果残留物呈现黑色炭状物质,说明肥料质量较好。如果残留物呈现白色或者灰色,很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6. 溶解性实验
溶解性实验是判断肥料真假的重要实验之一,可以通过观察肥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来判断。如果肥料溶解较快且溶液清澈透明,说明肥料质量较好。如果肥料溶解缓慢或者溶液浑浊不清,很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农民朋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辨别肥料的真伪,避免因使用假肥料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农作物损害。
化肥是通过化学方法研究制造出来的肥料,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肥:用生物的排泄物或者遗体来充当肥料,其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剩下的无机盐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与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肥:将高纯度的无机盐埋入土壤,这些盐溶解进入土壤后被植物吸收,由于无机盐的浓度较大,很容易造成土壤酸碱平衡被破坏,危害环境。
土壤改良方面:
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植物生长;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生物转化过程,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 。
化肥: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长期大量施用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导致土壤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
养分含量和种类:
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但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 。
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但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肥效特点:
有机肥:肥效时间长 。
化肥: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
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有机肥: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
化肥: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 。
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
有机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只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处理,施用后便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
化肥:长期施用会降低了植物的免疫力,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维持作物生长,容易造成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