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文物第一县,古人眼里的天下之中——登封
登封被称为“国保文物第一县”,也是古人眼里的天下之中,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历史文化渊源
夏朝都城所在地
据说4000多年前,治水的大禹就在阳城(登封告成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奠定了登封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周公测影定天地之中
约3000年前的西周,周武王的四弟周公用圭表测日影定方位,最终认定阳城为天地之中,并由此兴建成周洛邑(现在的洛阳)。此外,周公还在这儿测出了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两至(冬至和夏至)和两分(春分和秋分),所以登封也算是二十四节气的核心发源地。
武则天封禅嵩山
1300多年前,武则天没有选择泰山封禅,而是选择了位于天地之中的嵩山,她改嵩山为神岳,封其为天中王。武则天执政四十多年一共爬了十次嵩山,公元700年,76岁高龄的她最后一次携群臣登嵩山,并让道士胡超在嵩山峻极峰投了一通金简,上有双钩铭文63字,乞求神仙免除自己的罪孽。这通金简在1982年被登封一农人发现,如今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了里头的九大镇馆之宝之一。
国保文物情况
数量居全国县(市)之冠
截止2019年,登封以24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数量居全国县(市)之冠,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国保第一县。在1961年公布的仅180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登封就有5处上榜,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北京、西安等少数几座历史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登封的国保单位中,包括河南省五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分别是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8处11项历史建筑。它们又可大致分为少林景区、嵩阳景区和中岳景区。
部分代表性国保文物介绍
东汉三阙
东汉三阙是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三者的统称,属于庙祠阙(神道阙)。汉代文物大多埋在地下,地表上刻有铭文带有礼制意义的建筑少之又少,因此东汉三阙对于历史古迹爱好者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
太室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是三阙里最高大、年代最久远的一个,它是汉代进入太室山庙前的大门,如今还正对着中岳庙。保护太室阙的房子是民国1942年建造的,是全国现存的唯一一处民国文保设施。
少室阙:大约建于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比太室阙晚几年,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在三阙之中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原先五十年代有个保护房,后来升级换代成了宽敞明亮的玻璃房,站在里面可以远眺嵩山,1900年过去了,阙身上的图案依旧清晰可见。这两座山庙分别供奉了大禹的两个妻子——涂山氏姊妹,太室对应涂山娇,少室对应涂山姚。
启母阙:为东汉延光二年(123年)颍川太守朱宠所建,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启是大禹的儿子,是夏朝的第二位君主,大禹死后,启继承王位,开启了家天下的世袭制。一方是篆书的启母阙铭,说的是大禹治水,汉朝圣德;另一方是隶书的请雨铭。
观星台
已有约3000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现存的青石建筑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重建的,其南面有一座周公测景台,自周公的时代以来,就以土台木表以“正日景,验四时”,现存的石台石表是唐代遗存。
嵩岳寺塔
十五层密檐式,十二边形平面应该是国内数百座砖塔里的唯一,塔身的火焰形尖拱带点古印度犍陀罗的风格。
嵩阳书院
曾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之一,经历了从道观、佛寺到儒家书院的演变过程。院内最大的看点是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的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记述了当时的嵩阳观道士为唐玄宗炼丹的故事,在书法史上有极高价值。院内还有一棵汉武帝赐封的“将军柏”,已有四千五百岁。
少林寺建筑群
狭义的少林寺往往指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中国禅宗的祖庭。少林寺景区包括常住院、初祖庵、达摩洞、塔林、二祖庵等景点。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的初祖庵,是河南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院内还有黄庭坚的《达摩颂碑》、蔡汴的《达摩面壁之庵》,大殿侧后方的千佛阁是明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