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阅读
  • 2回复

[猎奇]一组老照片:1970年代,中国 [2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1180
金币
35490
道行
37009
原创
2177
奖券
4449
斑龄
131
道券
902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393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4-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11



1970年代,宁波第二百货商店,顾客正在购物的情景。



1972年,无锡,新风饭店里的客人。两个小孩都挺可爱的。



1970年代,厦门大学正门。正走出校门的厦大学生。



1972年,无锡,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乾隆皇帝称赞。



1970年代,云南省丽江,狮子山上正在参加训练的纳西女民兵。



1971年,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的游客。对比现在,当时的长城可真是旅游胜地呀。



1972年,台湾,年届85岁高龄的蒋介石。



1972年,北京,街上行人。



1972年,广州第61中学女学生课间休息跳皮筋。



1972年,河北,唐山。





1972年



1972年,上海,两个小女孩正在吃午饭,饭菜很丰盛。



1970年代,香港青年。



李小龙全家福。照片大约拍摄于1971-1972年之间。李小龙双手扶着这个小孩是他的儿子李国豪,右边是李小龙夫人琳达·埃莫瑞,她怀中抱着是他们的女儿李香凝。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逝世,年仅33岁。



1973年,北京,欢迎外宾的学生。



1973年9月,故宫,坐在路边带孩子的游客。



1973年9月,放学的孩子。长得矮的同学老是被长得高的同学的手搭在肩膀上,无奈呀。



1973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某工厂的工人,很有秩序。



1973年,南京,游客游览长江大桥合影留念。



1974年,河北赵县杨家郭,三对新婚夫妇。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他们收到的新婚礼物是一把铁锹,一个筐筐。



1974年,还没有成为总统之前的乔治·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中国留影



1975年,中国茶叶出口。



1978年,广州街上的女孩子们。“回头杀”



1979年,桂林高田镇,正在耕作。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31158
金币
141433
道行
20023
原创
757
奖券
68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2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5-0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16
一、李小龙全家福(1971-1972年)
家庭构成
照片中李小龙双手扶着儿子李国豪,右侧是妻子琳达·埃莫瑞,她怀中抱着女儿李香凝。画面展现了家庭的温馨氛围,李小龙的慈父形象与琳达的母爱形成鲜明对比。

时代背景与服饰
拍摄于李小龙事业巅峰期(1971年《唐山大兄》上映后),他留有标志性长胡须,全家穿着宽松休闲便服,推测为度假场景。这一时期也是他逝世前最后的家庭影像记录(李小龙于1973年去世)。

历史价值
作为国际功夫巨星唯一完整的全家福,此照片成为研究李小龙家庭生活的重要资料,其子女李国豪(1993年意外身亡)和李香凝(现为家族文化传承者)的影像尤为珍贵。

二、云南丽江纳西女民兵(1970年代)
场景描述
照片拍摄于丽江狮子山,纳西族女民兵身着民族服饰与军装混搭,正在进行军事训练。画面体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参与国防建设的时代特征。

社会意义
1970年代正值“全民皆兵”时期,女性民兵训练反映了当时“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意识形态。纳西族作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其参与也彰显了民族融合与边疆稳定政策。

两组照片的共性
历史切片功能:分别记录了流行文化偶像的家庭瞬间与边疆少数民族的社会动员,共同构成1970年代中国社会多元面貌。
影像稀缺性:李小龙家庭影像因早期逝世更显珍贵;少数民族民兵题材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减少,成为特殊年代的视觉档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8060
金币
113718
道行
1994
原创
2396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3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5-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3:15
根据上文的问题,上文似乎对1970年代中国各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感兴趣。以下是一些与您问题相关的信息:

1. 宁波第二百货商店:您提到了1970年代宁波第二百货商店顾客购物的情景。宁波第二百货商店是宁波市大型百货零售商店之一,位于宁波闹市区天一商圈内。在1970年代,它可能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2. 无锡新风饭店:1972年无锡新风饭店里的客人,两个小孩都挺可爱的。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饭店可能是人们社交和休闲的场所。

3. 厦门大学正门:1970年代厦门大学正门,正走出校门的厦大学生。这展示了当时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育环境。

4. 惠山泥人厂:1972年无锡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历史悠久,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5. 丽江纳西女民兵:1970年代云南省丽江,狮子山上正在参加训练的纳西女民兵。这展示了当时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特色。

6. 北京八达岭长城:1971年北京八达岭长城上的游客。对比现在,当时的长城可真是旅游胜地呀。这说明长城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

7. 台湾蒋介石:1972年台湾,年届85岁高龄的蒋介石。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8. 香港青年:1970年代香港青年。这反映了当时香港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9. 李小龙全家福:李小龙全家福照片大约拍摄于1971-1972年之间。这是中国武术和电影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10. 北京欢迎外宾的学生:1973年北京欢迎外宾的学生。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外交活动和国际交流。

11. 故宫游客:1973年9月故宫坐在路边带孩子的游客。这再次说明了故宫作为旅游胜地的地位。

12. 南京长江大桥:1973年南京游客游览长江大桥合影留念。长江大桥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地标建筑。

这些照片和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见1970年代中国各地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活力的时期,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