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表现
五一前后气温超20度时,果蔬迎来上市期,部分不法商家为追求利益,在未成熟蔬菜上使用过量药剂。这些药剂常见的有催熟剂、膨大剂等。比如乙烯利作为常用催熟剂,过量使用会使蔬菜过早成熟;膨大剂能让蔬菜外观更大,但会影响其内在品质。
产生原因
- 利益驱使:提前上市的蔬菜往往能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不法商家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获取更多利润,不惜使用过量药剂加快蔬菜成熟速度。
- 监管难度大:蔬菜种植分散,监管部门难以对每一块菜地进行实时、全面的监管,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通常喜欢挑选外观好看、个头大的蔬菜,这促使商家为迎合市场需求而使用药剂。
危害
- 影响人体健康:蔬菜上残留的过量药剂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长期食用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 破坏生态环境:过量药剂进入土壤和水体,会影响土壤肥力和水质,破坏生态平衡,对周边的动植物造成危害。
- 损害市场秩序:使用过量药剂的蔬菜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挤压了正常种植蔬菜的生存空间,影响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解决措施
- 加强监管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蔬菜种植基地、农贸市场等场所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使用过量药剂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 普及科学知识: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向菜农普及科学种植知识,让他们了解过量使用药剂的危害,引导他们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
- 建立追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蔬菜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蔬菜的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 引导消费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单纯追求蔬菜的外观,更加注重蔬菜的品质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