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真正“怕”的5种吃法
脂肪肝并不怕肉、蛋和猪油等食物本身,真正对肝脏健康不利,易引发或加重脂肪肝的是一些不当的吃法,以下为你详细介绍这5种吃法:
吃饭太快
吃饭速度太快是很多人易忽视的习惯。有人觉得快速吃完饭能多休息,忙碌的人更是把吃饭当作任务,匆匆扒拉两口就结束。然而,身体并非机器,胃肠也不是流水线。吃饭快的人咀嚼不充分,会使消化系统压力急剧上升。大量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直接进入胃部,胃为了消化这些食物,只能加班加点分泌胃酸并拼命搅拌,久而久之,整个消化系统会变得脆弱、紊乱。而且脂肪吸收会变得更猛烈,肝脏作为处理脂肪的中转站,当脂肪来得又快又多时,其负担会大大加重。脂肪过多会导致肝细胞肿胀,进而形成脂肪肝。此外,吃饭快的人饱腹感通常滞后,会使摄入的食物量远超身体实际需求,每一次加速吞咽都意味着肝脏在超负荷运转,这种吃法远比单纯吃一块肥肉的危害大得多1。
常吃夜宵
随着城市夜晚灯火通明,吃夜宵成为很多人犒劳自己的方式,火锅、烧烤、小龙虾等美食在晚上十点左右吸引着人们的食欲。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夜宵不仅增加了额外的热量,还打乱了人体的整个代谢节奏。晚上本应是肝脏自我修复、排毒的时间,吃夜宵后,肝脏无法正常休息,被迫继续工作,分解食物、处理脂肪。一顿夜宵就相当于给肝脏强行安排了一个最疲劳、最混乱的夜班。长期如此,肝细胞会逐渐失去修复能力,脂肪开始在肝脏滞留1。
饭后直接躺下
吃饱后困意来袭,很多人会选择直接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度过晚上。然而,饭后立刻躺下会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消化受阻,血糖水平会骤然上升,脂肪合成速度也随之加快。此时肝脏面临着两难局面,想处理掉多余的营养素,却缺乏动力和时间,导致血脂逐渐升高,多余的脂肪自然会堆积在肝脏里。时间一长,肝脏会逐渐失去弹性和功能。那些饭后立刻躺卧的人,常常还会出现胀气、反酸、嗳气等症状,这其实是肝脏发出的无声求救信号1。
不吃早饭
有人认为不吃早饭是节省时间,甚至美其名曰间歇性断食,但实际上这是在损害肝脏健康。人体生物钟有其自身的节奏,长期不吃早饭,肝脏会逐渐堆积脂肪,变得肥胖僵硬。而且不吃早饭的人容易在中午过量进食,导致血糖快速波动,进一步伤害肝脏功能。早饭不仅能补充体力,更是唤醒肝脏的开关,缺少这一餐,肝脏就如同从一早开始就处于异常负荷状态的机器1。
过度饮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排出。若经常饮酒,酒精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及变性,从而诱发或加重脂肪肝。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肝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长期大量饮酒还会使肝脏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加速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